悬亭静泊位于深圳宝安区茅洲河畔。原有场地被一条横向堤顶路切割为近水岸与下凹绿地两个景观带状区域,设计以整合场地空间脉络为出发点,打造建筑景观一体化的大景观体系。堤顶路北侧,原本是一片下凹低洼绿地,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连通下凹绿地,打造生态涵养的雨水湿地,通过雨天水系联动,使汇集的雨水可以自由地下渗到土地中,补充地下水,并且增大汇水面积。在低洼湿地中配种水生植物和耐水乔木,形成特色的景观环境。
新建的钢结构栈桥体系悬浮于湿地之上,连通堤顶路两侧湿地,形成连贯的漫游路径。栈桥以中间立柱两边悬挑的建构逻辑,轻介入场地环境。栈桥表面,加入部分钢格栅,人们漫步于栈桥之上,时而感受着脚下的湿地流水,时而脚尖触碰着生长的绿意。于湿地水面处,放大栈桥面积,形成亲水平台,与栈桥同构生成凉亭、观鸟、休憩等功能形成悬置于湿地之上的景观构筑。人们停留、漫游于此,感受着自然野趣。
雨水湿地端头悬浮着一个轻盈通透的玻璃盒子,它漂浮于湿地之上,掩映于密林之中,悬挂于龙门吊下,仿佛一个天外来物,平静的悬置于空中,我们称它为悬亭静泊。我们将场地内原有龙门吊保留,利用其悬吊能力,将人字形态建筑体量,穿插于三座龙门吊之间。建筑连通北侧洋涌路与西南侧堤顶路,与湿地漫游路径连为一体。
建筑主体钢结构桁架主要由150mm粗钢方柱铰接125mm粗斜撑,以及200mm*150mm横梁构成,通过六个锚固点拉接6mm钢索吊挂于龙门吊下。主体钢桁架一侧悬挑出1.5m形成半室外连廊,另一侧为了抵抗横向扭矩,通过斜撑拉接,端头处为保证轻盈感,采用100mm粗圆形钢管支撑。直接暴露建筑主体结构,用其本身的结构语言来诠释形态美学。
我们采用超白高透中空玻璃幕墙为主要外围护结构,围合出面向湿地景观的观鸟厅和茶室两个主要功能空间。部分外饰面为防腐木挂板的轻质隔墙,将部分空间做室内外分离,围合出卫生间、茶室准备间等辅助空间。钢结构屋顶在防水保温等条件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整体形态做到了极致轻薄,端头收缩到了66mm的厚度。用花纹钢板铺设室内外地面,增强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互动感。
为了使建筑室内空间更为纯粹,我们在靠近走廊一边加设1.1m高的墙体,于墙体内侧置入固定木质立柜,顶面与侧面分别开设木质百叶上下出回风口,内置空调室内机,保证室内舒适度。室内照明灯具沿着钢结构顶部斜梁带状布置,照明逻辑与建筑结构相契合。室外照明灯带掩藏于室外栏杆下方横档内,向下45°角照射,既可扫亮建筑地面,又可避免给行人造成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