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5年米兰世博会,145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建成了70多个临时展馆,这一番投入总价超过130亿欧元。其中,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 Arab Emirates)设计的如涟漪般的展厅最终花费达到了6000万欧元。世博会的地基,铺设在之前绿色农业土地上的巨大的混凝土板,耗资高达2.24亿欧元。越南的“低成本”展馆造价甚至也达到了209万美元。
另一方面,宜家(IKEA)提出的可以容纳5人的临时难民收容所的方案,花费仅1000美元。相形之下,为建筑花费巨资的荒谬性明眼可见。毕竟,这些建筑物其后可能会被出售用作会所,或者成为某个博物馆的临时文化中心。那些口号响亮的建筑事件,如所谓的“生命之源(Energy for Life 译者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主题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 滋养地球,生命之源)”,或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耗费大量资源建造各种类型的结构,却对世界上真正需要建筑的地方难以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建筑行为意义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