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视窗](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62/bbf5/6301/7cd0/191e/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5.jpg?1693001587)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69/bbf5/6301/7cd0/1920/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1.jpg?1693001595)
牛马塘村地处溧阳市西部,位于曹山、瓦屋山两大山系之间,距离溧阳城区仅25km。村民多为150年前迁居至此的温州移民,独特的瓯江文化传承构成了该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后通过水系治理,规整田地,奠定了村庄当前农田、水塘等自然环绕的地理特征。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视窗](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b6/5286/7b2d/28af/39b5/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19.jpg?1693001671)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20 的图像 32](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43/bbf5/6325/4272/abf3/newsletter/zong-ping-mian-9.jpg?1693001556)
该项目位于牛马塘村入口。村口驿站旨在打造集文化展示、村民游客休憩、交通驿站为一体的村口建筑,建设一个促进邻里交流、提供游客参观导览的公共活动场所。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室内图,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4f/bbf5/6301/7cd0/1918/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9.jpg?1693001570)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室内图, 视窗,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74/bbf5/6301/7cd0/1922/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8.jpg?1693001606)
山体为形——自然的几何
驿站采用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屋顶由高低起伏的三角形组成,呼应远处曹山、瓦屋山层峦叠嶂的山峰。建筑平面为规则的六边形,而在规则的平面中,使用了不规则且高低变化的柱网。用非常当代的方式诠释自然的几何。考虑到驿站兼具的多种功能,将多种功能空间组成一个开放的大空间,村民、游客、儿童可随意穿梭围绕。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85/bbf5/6301/7cd0/1926/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12.jpg?1693001623)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23 的图像 32](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3f/5286/7b01/7cf2/2a73/newsletter/pou-mian-1.jpg?1693001543)
四水归堂——围合的院落
中国传统民居往往以院落为中心,回字形的基本拓扑结构,形成内向性的合院空间。在这座建筑中,同样采用了相似的空间结构,四周的功能空间围绕着内院展开,令室内获得良好通风采光的同时,也让建筑展览空间有了更明确的动线安排。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 视窗](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5e/bbf5/6301/7cd0/191d/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6.jpg?1693001590)
生土为墙——乡土的材料
在最初走访牛马塘村的时候,我发现村子里有好几幢土胚砖砌筑的小房子,可见当地人有使用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传统。于是我就决定在建筑中采用生土作为填充墙,与框架结构混合形成墙体。由于顶部是斜角,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土胚砖和夯土结合的方式。主界面使用大量夯土填充墙;屋面采用平瓦铺砌;墙脚采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毛石砌筑。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室内图, 视窗, 梁](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83/bbf5/6301/7cd0/1925/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10.jpg?1693001621)
叠石为瓦——消隐的建筑
屋顶没有选用当地常见的陶瓦,当代陶瓦太大,以前的小青瓦太复古,且陶瓦大多有弯度,不利于折面屋顶折角处安装,所以最终屋顶材料选择了使用石板瓦。屋顶上石板瓦深浅不一的灰色与朦胧的远山遥相呼应,起伏的屋顶浑然一体,仿佛建筑也消隐在了自然之中,夯土墙仿佛此起彼伏的大地,与树林远山融入一体,宛如一幅山水画。
![溧阳牛马塘驿站 / 任天建筑工作室 - 建筑图, 花园](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4e9/279b/bbf5/6301/7cd0/1932/newsletter/the-niumatang-cultural-station-atelier-rentian_11.jpg?16930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