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头古村坐落在广州市北郊,建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作为远近闻名的“书香科甲村”,塱头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书院、祠堂、民居、古巷等建筑空间。“塱”字的本意是江旁边的洼地,也引申为湖泽、池塘。古村被众多的水塘所环绕:荷塘、鱼塘、风水塘,微风拂过荷叶荡漾,俨然一派岭南水乡景象。我们设计的塱头文化中心——“春阳台”正是立于村头的一片荷塘之中。
呼应历史尺度
为了与古村的尺度与格局形成对话,建筑采用聚落式格局,将项目所需的展览、阅读、观演、研学、餐饮等功能分散布置在十座小型单体建筑中。单体建筑通过弧形的“楼”相串联,同时也围合出尺度怡人的街巷与庭院。
融入自然景致
我们在建筑屋面设置了近三十组不同尺寸的种植池,其中茂盛的水生植物既是野趣的景观,也降低了建筑能耗。一条架空步道穿梭于屋面,从这里望去,种植池与下沉水院、周边的天然荷塘相互呼应,使“春阳台”成为一座融入环境、高低错落的 “立体荷塘”。
承袭地域文化
建筑以古村中常见的红瓦、青砖为材,加上质朴的素混凝土,意在打造一处根植于塱头的乡土文化设施。作为对“龙船脊”以及“月梁”等岭南建筑元素的当代演绎,建筑立面上的月牙形开窗既为建筑内部空间带来更加微妙和柔和的采光,又是观察环境的弧形画框,同时也是春阳台标志性的建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