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城市, 滨水, 海岸](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d/b136/687f/0510/3d07/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1.jpg?1695299414)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c/b136/687f/0510/3d06/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8.jpg?1695299429)
风鸢驿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钱塘江南岸,在钱江三桥西南侧、闻涛路与江陵路交叉口,东接左岸·万国花园,是一座立体的儿童乐园,充分整合不同标高、功能与场地多要素,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承担的杭州市滨江区12公里滨水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的一部分。
为解决自钱江龙广场以东至奥体博览中心原骑行道跑步道较为平直单调、腹地与临江区域缺乏联系、服务设施少等多重问题,我们以点带面式地在新增\改造原有驿站的同时,更新驿站周边区域公共空间——“风鸢驿”是其中最富有性格特征的一个。为了在原茂密的银杏林中找出一个适宜介入的场地,我们选取了原有儿童活动场地位置,将儿童游乐功能结合新的驿站与景观场地进行一体化整合,再度还与公众。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b/b136/687f/0510/3d04/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2.jpg?1695299404)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16 的图像 18](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0a/0e2c/3a52/d434/b3d6/newsletter/16-er-ceng-ping-mian-5.jpg?1695299388)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21/0e2c/3a52/d434/b3d8/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4.jpg?1695299502)
形态的巧借
设计以简单的原型出发来塑造丰富的空间关系:一方面我们参考了儿童折纸形态,将5个C型单元的“纸片”嵌套形成基础构型,另一方面翻折的屋檐宛如轻盈的风鸢轻展翅膀,悬停于钱塘江畔。
5个C型构架分别有着不同的朝向,面向江面的3片作为滨江书屋和步行者的能量补给站,静对流动不息的江面。面向城市面的2片,结合安澜工程抬标要求所带来的近2米高差变化,形成室内亲子咖啡厅和室外攀爬、滑梯、沙坑等儿童嬉戏场所,“纸鸢竹马伴儿嬉”,大片屋檐的荫蔽为妈妈们提供了休憩空间。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室内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5/b136/687f/0510/3d02/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6.jpg?1695299406)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15 的图像 18](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0d/b136/6806/e977/5739/newsletter/15-ceng-ping-mian-4.jpg?1695299388)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室内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c/b136/687f/0510/3d05/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7.jpg?1695299405)
为了充分体现我们对翻折形态的构想,也为了对传统的回溯,在材料选择上,每个“纸片”内侧选用仿木铝板,外侧选用深灰色的直立锁边钛锌板屋面。相应材质从顶面一直延伸至侧墙及地面。地面部分选用相应颜色的彩色混凝土以作为对空间的限定,加强对基本构型的空间感知。深远的屋檐如同起翘的纸鸢,呈现升腾漂浮之态。
每个“纸片”中间位置留出缝隙,如同插接的儿童积木,使不同单元得以嵌套。缝隙也形成了向上攀登的阶梯、穿越的路径,或是不经意的对望、回望。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表皮](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f/b136/687f/0510/3d08/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9.jpg?1695299418)
轻盈飘逸的建构
为实现轻盈的外观效果,通过“密集柱列+重力与抗侧力体系分离”的设计手段,使得外露的结构柱尺寸均控制在200mm以内。在室内框架柱的设计中,考虑屋面的结构需求与立面轻盈通透的要求,采取细密柱的做法,以1500mm间距为模数呼应立面预制构件模数,选用极小截面(100mmx160mm)的钢柱作为竖向结构支撑,同时将之用作幕墙的龙骨,完整体现了结构与立面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城市](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d9e/b136/687f/0510/3d47/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11.jpg?1695301070)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18 的图像 18](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0d/0e2c/3a66/cba9/fa5f/newsletter/18-li-mian-2-7.jpg?1695299378)
支撑屋面的圆柱采用球铰节点与梭形柱的搭配,能够绕各方向转动,实现空间铰接,并在梭形柱和连接头之间设置抗拔螺栓,防止梭形柱从连接头上脱离,消解了弯矩使柱子只承受轴向力。为了解决结构抗侧稳定性,在柱间间隔设置交叉拉索,在保证结构抗侧稳定性的同时,营造秩序、简洁的建筑效果。基于此,在满足结构长细比和竖向构件稳定性的条件下,梭形柱的直径可缩至194mm。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风鸢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建筑图, 滨水, 城市, 海岸](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650c/3716/b136/687f/0510/3d03/newsletter/hangzhou-riverfront-public-space-the-fengyuan-station-tjad-original-design-studio_10.jpg?169529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