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红土地,延绵的梅岭还有热闹的乡村孕育了东阳的日常生活和技术的传承。这个建筑无法逃脱这里的传统,也很难从周遭中跳脱。这种视野的宽度以及琐碎生活的浪漫深深打动着我们。
项目位于一个小山坡上,面朝着梅岭,背对着村落的家家户户。场地的长约30米,高差10米,设计的目标是做一个下山的路径,同时作为日常休息活动的场所。在地块周围,现状的民居从不同的高度遮挡了平行于等高线方向上的视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可以远眺的视觉通廊。
由于方案功能简单和低造价的限制,我们从一开始就打算做一个朴素的建筑。朴素是一种态度,他让我们去思考建筑的本质问题,如同那些没有设计师设计的村宅,为生活提供一个空间,其自然的状态直指人心。
方案利用木结构三角桁架的在规整后的台地上架起一个空间序列,让人在下山的同时,可以观景和休憩。整个流线串联了上下两个标高,也在中间的一些标高位置打通了和周边其他功能的联系。若干三角桁架以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式成为一个序列,这样的结构排布有效的利用了结构形式的特征,将两侧的视线压低以遮挡周边的民宅,而自己的结构语言成为立面的元素。三角桁架通过柱子将重力荷载传递到下方片墙上,高低排布的墙体有效的组织了流线的方向。
做木结构的设计之前,我们通读了木结构的规范,确定了构件的理想尺寸和节点的基本做法,再进行构件之间的组合设计。考虑到施工基本在现场完成,精度不会有工厂的高,我们并没有设计过多的精细的节点,以满足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误差要求。虽然桁架用料很多,但最复杂的还是柱子,每个柱子的标高和位置都不大一样,它和桁架的交接节点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也特别感谢徐政老师,帮我们做了结构计算,在后来也根据现场情况一遍遍修改挡土墙的方案。为了让柱子尽量细一些,屋面使用的是一种轻质的压模沥青瓦,这种瓦片有一定的自身强度,檐口可以出挑一部分,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项目建成已经有半年了,周围的绿化都已繁茂,村民们也在附近新建了自宅。周围的农家乐外摆利用了这里的空间,在休息平台上摆布了圆桌。再回首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发现在这样一个乡村设计项目中,不会有太多纷扰,甚至在市场上有些边缘化,但是正因为此,我们更容易触碰到设计和建造的本质。摆脱了过多装饰的建筑,也会卸下很多欲望符号。每天早上,阳光越过梅岭撒向建筑,安静且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