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百美驿站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当地打造的百美村宿的先行示范建筑,旨在为乡村提供文化、展示和活动空间。场地位于半山腰,一条3米宽的小路与村道连接,曲折上升到达场地。条状的场地坐东朝西,可远眺苍翠的青山,院子内有一棵两百年的银杏树。设计围绕以下的议题展开,新的建筑如何融入这片场地,驿站的公共性如何与村民的日常性共生?
质朴的日常
百美驿站的两栋建筑并非同时建成,1#楼在空置宅基地建设,于2022年5月份落成,2#楼拆除了相邻的老房,于一年后即落成。两栋房屋维持了原有的基地轮廓,仅2#楼伸出了一个观景盒,暗示了一个边界。我们希望新建筑能融入乡村当下的状态,而非移植简单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因此称之为“质朴的日常”,并从乡村的空间和事件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我们保留场地原有的要素,包括毛石院墙、条石台阶和夯土残墙等,让乡村记忆的日常得以保持。另一方面,保证驿站的开放性,让院子内的活动与居民的活动可以同时发生,融入乡村生活的日常。
多元的轻质
百美驿站延续了我们的乡村“轻介入”思路,采用木结构装配化建造而成。两栋房屋采用了同一结构原型,为木结构排架体系,跨度均为10米,内部无柱。1#楼的双坡屋面错动形成了侧高窗,2#号楼内部则置入了夹层,并设置了一个大台阶书吧。
主体结构采用了花旗松胶合木,其他部位采用了多元的方式,如砌体结合木饰面板的主墙、重砌的一片土坯砖墙、钢结构悬挑的观景盒等,让建筑实现了轻盈通透的视觉效果。轻质的材料和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除了建造效率大幅度提升之外,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更能呈现出自然材料之美。
原生的自然
百美驿站是一处乡村公共空间,更是一处感受自然的场所,光、土墙和植物都是场地内的素材。1#的柱廊和高窗,都会捕捉下午的阳光,光影交织产生诗意的空间氛围。设计中利用檐廊、夹层条窗和观景盒,来裁切外部的风景。这里能听到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能看到满地金黄的银杏叶,以及远处苍翠的青山,让人感受原生的自然,体会乡村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