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馆· 行政同属”展馆是TAO在深圳南头古城里完成的第二个城市更新项目。同时,这里也是同源馆博物馆群的展馆之一,向访客讲述以南头为中心的珠江口地区的政治权利的变化与复杂地理之间相互塑造的故事。建筑原为两座紧邻的多层居住建筑。周边建筑密度极高,公共空间被极度压缩,形成紧张的空间尺度。而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催生出一种不同时代的产物、不同性质的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状态赋予南头古城这样的城中村独具的混沌美学,并为其带来城市所难以拥有的别样活力。场地位于深圳南头古城北侧,由三个不同的产权地块组成,原始楼栋与周边附属构筑物阻塞了两侧交通流线和视线的联通,是外部难以向内触及的领域。当场地由私有民居转换身份成为公共领域后,这里将成为连接周边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新的身份将促使设计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即时性
长久以来,南头古城处于一个持续生长变化的发展状态,临时且见缝插针的加建与拆改体现了城中村里持续有机的变化和独特的活力。如同一个无形的有机体,所有的物质在这个领域内具有了一种即时性,以及对环境的多样变化的适应能力。当我们的新建筑介入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整体中时,设计也将摆脱追求稳定封闭的态度,以一种轻质、柔软的姿态回应周围瞬时变换的空间环境。
外层轻质半透的金属表皮,犹如一层面纱赋予建筑一种朦胧飘忽的柔性美感,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暧昧与秩序,开放与封闭,虚与实交融共存。建筑轮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轻盈灵动,瞬时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正是城中村内物质环境的缩影。
城市缝隙空间
在底层的街巷中,建筑体量与外层表皮脱离,以后退的方式,将空间让与城市,供行人通过、窥探,联通东西两侧。在建筑与表皮的间隙中,一种同时属于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得以存在。这种多义空间不仅是对于局部城市空间的贡献,同时也是对整个城中村所具有的多样性的一种继承。源于城中村环境的空间局限性,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可建设的基地面积,建筑体量向上逐层出挑、错动,形成独特的形体节奏感与城市缝隙空间。建造上,东西两侧的体量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并采用斜柱作为支撑。依据体量的出挑逻辑,西侧体量的结构框架暴露在建筑外;东侧的支撑柱延伸到室内空间中;两侧体量靠近中间部分的柱则隐藏在墙体内部,生成多种不同的空间形式,体现轻盈的结构美感。
垂直漫游
设计在表皮与体量之间创造了可以从地面一直走上屋顶的垂直漫游路径,缠绕建筑而上的竖向动线将公共领域渗透至建筑的周圈乃至屋顶,将不同层的展厅、屋顶平台联为一体,提供了在不同高度和视角观看城中村独特城市景观的机会,而当从城市看向建筑,在朦胧表皮后漫步移动的人影,又赋予建筑一种活跃、动态的属性。
作为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的历史与文化叙事载体,建筑以柔和轻盈的姿态衔接起南头古城的新与旧、当代与历史、公共与私密,重构公共开放空间,并持续的融入周边有机生长变化当中,为南头带来更加多元、富有活力的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