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龙岩市以客家文化闻名,但对当地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贡献的工业文化却鲜为人知。位于市郊的麒麟水泥厂建立于1970年,在2017年迁址后,三万平米的园区面临如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挑战。2020年园区的首次改造偏重对客家在地建筑的商业解读,忽视了其工业遗产价值,效果未达到预期。作为水泥厂的第二次改造,设计旨在将这个沉寂已久的工业场地转变为充满城市记忆的文化园区。
设计重构场地的城市界面、地形剖面关系和图地关系,通过系统性的公共空间串联分散的建筑群,将园区塑造为连接龙岩洞自然景区和城市的纽带。地面铺装融合了岩层的流动线条与筒仓圆形图样,四季更迭的植被和工业元素形成跨时空的对话,一系列艺术装置讲述龙岩历史故事,演绎工业记忆、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交互融合。
位于中心的露天剧场是本次改造的核心空间之一。通过拆除部分挡土墙和植入放坡绿化,消除了园区前后区域7米高差所带来的视觉压迫感。在挡土墙前方新增层叠而上的宽阔阶梯,并嵌入原始石块,模拟矿石开采场景,讲述龙岩采矿历史。园区高处的双龙广场上,两座龙形景观装置昂首挺立、紧密相绕,穿梭于绿化之中,展现龙岩洞的古老传说。
建筑立面改造汲取自然与工业相交融的灵感。主街道立面采用了定制的陶土板,极具韵律感的横向线条以错落有致的岩层为灵感,与邻近山体相得益彰。
场地内留存的水泥仓承载了独特的工业历史,我们在改造设计中引入了新的功能规划,重新设计门窗,并采用波纹金属板和穿孔波浪铝板等现代工业材料,与水泥仓日渐风化的混凝土形成碰撞,为这些工业遗迹注入新的生命力。
龙岩洞文创园的二次改造不仅是废弃工业园区的利用再生,也展示了以最小改造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实践方式。设计通过打造以龙岩文化叙事为主题的公共空间,保护和振兴城市中日渐被遗忘的工业文化记忆,同时给予在地居民与游客全新视角,让他们能体验龙岩多维度城市属性和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