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以南谓之岭南,岭南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所处的地理环境形成了 “日照强烈、湿热多雨” 的独特气候。夏昌世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了岭南建筑的概念,阐释岭南建筑的核心在于其气候适应性策略。强调理水、遮阳、隔热与自然通风,在建筑群落和建筑空间组织上表现为大量灰空间的应用。
松山湖位于深圳和东莞之间,因环境优美和华为全球研发总部而有名。东莞松山湖悦榕庄酒店选址于风景秀丽的松山湖畔,隐于青峰翠峦和松湖烟雨之中。酒店包含159间客房,国际会议中心,米宴全日餐厅和白云中餐厅,悦榕SPA等功能。此次的建筑设计,我们希望根植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将从总体布局、空间营造、气候应对、材料选择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处与自然交融又极具岭南在地文化特色的度假酒店。
布局策略:“一池两岸”
在平面布局上,借鉴岭南传统村落——南社古村—— “缘水而居,因水成街” 的格局:将湖体景观引入场地内部,通过内部人工湖景观的打造,自然地将酒店公区和客房区分布于两岸,湖体北侧布置酒店公区,南侧布置酒店客房区,动静分区,形成 “一池两岸” 的总体布局。
在竖向设计上,以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地形,减少地貌干扰与山体开挖为原则,采用 “内外平接道路与湖体,建筑内部消化高差” 的方式,将建筑嵌入自然之中,达到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状态。
空间营造:“传统意蕴”
酒店建筑群沿内湖水系,呈 “线性” 布置。在空间组织上,借鉴岭南传统村落及园林中 “起承转合” 的空间节奏;在形式上,借鉴岭南传统建筑中特有的:敞厅、回廊、庭院等形制的同时,辅以现代的设计手法。
根据酒店的流线,形成多个功能与文化特色并重的节点空间,由西向东分别为:大堂入口区、迎宾中庭、中餐及SPA入口、榕树庭院、宴会入口庭院、莞香阁等主题空间。由此,形成有岭南意蕴的现代空间序列。
气候应对:“舒适透气”
为适应当地 “日照强烈、湿热多雨” 的气候,传统民居通过对建筑灰空间,如:天井、凹廊、冷巷、连廊等空间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改善了室内的通风与采光条件。于是,在富有岭南特色的空间结构下,我们还在酒店设置多处风雨连廊,不仅可以实现公区、客房之间的有效连接,还极大地提升了酒店内部步行系统的舒适性。
从落客院大尺度的雨棚开始,便提供舒适的灰空间。从落客雨棚到敞厅,大堂吧周边的回廊,再到中餐庭院的天井,以及串联各个区域的连廊,无处不体现出对于适应当地气候所打造的空间形态。
立面材料:“低碳节能”
酒店立面采用的材料体系主要源自当地与岭南传统建筑,在呼应在地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提倡了低碳可持续的节能设计理念。首先,回收青砖作为主体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然后,当地常见的红砂岩,被使用在公区的重要节点空间。
相较于传统石材平整的表面处理,我们在人造石材的表面还引入了更具韵律的 “拉槽” 细节。另外,公区大堂部分结构采用真实的木结构体系。利用高强度的CLT胶合木,使大尺度的悬挑以及更纤细的结构构件得以实现。并采取小尺寸 “组合梁” 的构造方式,减少了梁架结构尺度上的压迫感也增强了结构表现力。
最后,镂空砌块既遮蔽隐私又保证通风,其特有的透气感也成为了立面上的亮点。预制UHPC砌块的做法,确保材料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标志元素的重复、错动排列,实现了富有韵律的立面效果,也使得该母题成为酒店的记忆点之一。
小结
东莞悦榕庄是应对岭南传统文化传承和可持续低碳设计的一次实践。通过对原有环境的合理利用、传统空间意蕴的传承、气候适应性的设计手法、可回收节能低碳材料的创新运用,在尊重自然与历史文脉的同时,也赋予了场地新的生命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