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上生·新所前身为上世纪20年代外国侨民活动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在50年代转变为工业园区,同时应需增建11栋建筑。2016年,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对上生·新所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改造。这个集美学体验、商业零售、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艺术社区,如今已经成为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一。

如恩受邀为蓝瓶咖啡在上生·新所南区打造新型咖啡社区,以延续蓝瓶对社区文化的探索。如恩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人类居所的反思,希望在城市变迁的步伐中,留下“家”的印记。

正如瑞秋·怀特里德 (Rachel Whiteread) 在她的作品《建筑的不在场与记忆之间的联系》中所提到的,曾经存在的建筑负空间(即留白空间)可以作为“原始痕迹”的视觉再现,唤起人们对家宅的眷恋。白色的坡屋顶结构悬浮于主空间之上,仿佛勾勒出一座“屋舍”,其上的波浪纹线也似乎象征着屋顶的排水系统。

屋檐之下,台面所用的回收黏土砖呼应了原建筑表皮下的微妙轮廓及周围建筑的立面。虽然原来的建筑已不见踪影,但它在个人或集体记忆中留下的痕迹却始终指向着回忆与怀旧。

尽管“屋舍”并不真实存在于此,但置身于悬浮的“屋檐”下,仍可以感受到来自“家”的庇护。咖啡制作吧台和多功能的中心地台置于白色悬顶之下。多功能地台作为整个室内空间的中心,桌椅分布于其周围,形成流动的环形动线。

访客在排队买单的同时可以在商品陈列区挑选商品,享受咖啡的同时又能翻阅书籍。蓝瓶咖啡上生·新所店以无形“屋舍” 下的“家宅印记”为中心,邀请访客参与到日常生活之中,领略不期而遇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