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件展览作品,项目需要应对有限的预算和相应受限的体量,根据分配的场地作有质量的干预非常重要,折亭便产生于这样一种朴素的初衷之下。
塱头村前,一条微曲的路径穿过风水塘联结村落与远处耕作的水田,它的存在是一种特例。卫星图上看这条路并不是笔直过去的,而是两头放大在中间偏心处折了一下,这种位置连同形式的特殊性无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并成为了此后设计的起点。
事实上这一转折是不易察觉的,当你走到两头顺着路径的方向看过去,才会看到明显的折角。第一次,我们在模型上看到了这一点;同样的,此后亭子的设计也在模型上逐渐推敲成型。两头出挑的长长的屋顶顺着转折的趋势成为基本的形式逻辑,也成为了所有的形式和结构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轻轻的描摹把转折提示出来。
折亭的主体结构在推敲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场地上不易察觉的机会。紧密咬合的八根梁柱主构件,完全是简单的穿插和拼接,极其干净明确地提供一种对结构的阅读。基地上的微小转角本身是特别脆弱的,我们希望通过结构来进一步演绎这种微妙的几何关系,以一种匍匐而轻盈的低姿态来应对村面的开阔场域。
我们试着借着水平方向上的转折角度形成梁夹柱的状态;进而在立面上也作转角呼应,梁的两端下压传达出些许传统亭子的古意,微坡的屋面与结构分离从而强化两翼的延伸感,如同归鸟轻落水面;转折的外角上平台略往前探形成继道路转向之后的第三个方向,相应地整个屋顶形式也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三向表达。
天边落日的余晖跌落在一池荷塘里,棱角分明的绿色折亭歇在微曲的路径上观望着老村的人来人往,私以为也有几分夏荷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