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师: Aedas,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
- 面积: 172000 m²
- 项目年份: 2023
-
摄影师:404NF STUDIO
总体规划
项目秉承“整体、生态、高效、灵活、智慧”的规划理念,采用主楼平行于跑道的双港湾布局模式,分期建设使用灵活。在规划布局上充分利用地形,空侧、陆侧采用错层的布局,实现了多种交通工具的一站式换乘。航站楼采用平行于跑道的浅港湾布局,兼顾空侧飞机运行与陆侧旅客进出港高效。采用四滑道布置形式,机位相互干扰小,且港湾预留增加临时等待机位或远机位的可能性,机位布局更加灵活高效。
当旅客吞吐量达到 1200 万,启动扩建:T2 南指廊、南站坪、第二跑道以及停车楼。新建过夜用房和信息中心。南指廊构型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布局,根据航空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逐步扩建的方式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国际国内增长量灵活调整,实现远期灵活发展。二期工程引入市域轨道换乘,预留轨道站房,换乘厅与航站楼贴临布置,通过市域轨道衔接,形成空铁联运,提升机场容量、增加运营辐射范围。实现航空与铁路的“零换乘”。
根据烟台机场近年E类机型少的特点,设置组合机位,提高E类机位利用率。作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9 个国际机位均采用楼内交通体的方式,可灵活转换为国内机位,方便国际国内错峰使用,打造便捷的国际快线及中转服务。这一创新规划为运营商和航空公司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团队在前期规划阶段,深入研究航站楼构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顺应地势,采用错层设计。将陆侧到达车道边标高抬高至迎宾厅夹层的标高,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场地开挖。
设计灵感
T2 航站楼整体设计取意“烟海圣景,云上仙山”,灵感来自于海上仙山之祖之称的烟台昆嵛山,造型磅礴大气。与 T1 航站楼的“浪涌白沙”造型遥相呼应,完美的演绎出了烟台独特的山海文化;航站楼银色金属主屋面连绵起伏,如云蒸霞蔚般的仙山,轻盈飘逸。空侧港湾呈现烟台海岸蜿蜒的形态。指廊屋面采用混凝土屋面形式,节约造价、降低漏雨风险。控制屋面高度,获得适宜的室内净高,降低整体能耗。
航站楼设计理念,体现烟台本土文化。值机大厅取义于变幻山峦的设计构思,将泼墨山水一般的柔美画卷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室内天窗设计顺应主屋面的空间形态,交相映衬如层叠的浪花,将天光引入室内,形成自然的离港方向指引。大吊顶和结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双曲面穿孔蜂窝铝板的材料的特点,将曲面吊顶造型的刚度、强度与立体感、动态感充分融合。实现了技术与美学的结合,呈现出轻盈而通透的室内空间效果。
设计在空侧港湾的中心节点,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空间,寓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海洋文化。国内及国际旅客层均围绕此空间展开。设计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玻璃穹顶设三角形电动遮阳帘,在解决室内遮阳需求的同时,呈现“花开港城,仙境烟台”的美好寓意。
另外,中庭吊顶采用点状分布的灯光设置,夜幕降临后,灯光闪烁,旅客仿佛置身浩瀚银河星空下的蓬莱仙境,为旅客营造出令人难忘的出行体验。指廊取意丰富多变的海岛风情;吊顶采用波浪式结构,商业立面采用海岛独特的岩层效果。候机区配置有各具特色的景观休闲区,旅客可以在放松休息,商务人士在此办公,儿童在此娱乐嬉戏。
设计亮点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作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面向东北亚重要门户口岸,考虑其机场运营特点,航站楼中指廊设置转换机位,提高国际机位运行效率,增强门户机场吸引力。同时楼内中转设施集约高效,为旅客提供极致便捷的中转体验。助力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在区域航空枢纽中脱颖而出,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设计秉承绿色生态与低碳节能的原则。航站楼大厅运用了空腹桁架结构,独特的天窗设计倾斜而下,自然光线温柔洒落,实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为旅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指廊屋面沿流线布置的采光天窗,进一步优化了室内微气候。同时结合功能控制指廊室内的净高,有效降低楼内能耗,彰显了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行李提取厅通过敞开上层空间,巧妙地将自然天光和景观引入室内,为旅客营造了一个明亮、舒适的等候环境。通高的设计使得整个空间更加通透、自然,充满了生态气息。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设施,旨在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使得旅客能够快速完成相关手续,避免了繁琐的排队等待;智慧安检系统的引入,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安检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旅客的等待时间。国际入境也采用了先期机检模式,利用智能判图设备进行行李查验,进一步提升了通关效率。
航站楼设计以旅客为中心,出发、到达流程减少竖向标高变化,杜绝旅客过多的楼层转换,减少出行的疲惫感;围绕烟台地方特色,组织旅客流线和室内景观文化展示,充分展示烟台深厚的文化特色;航站楼设置专属贵宾区及两舱休息室,为贵宾旅客、两舱旅客、持卡旅客提供高端个性服务;考虑烟台地区寒冷多雪的气候,设置出租、大巴车的室内候车区,提升出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