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粮仓”
北京艺术中心矗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畔,这座世界级的演艺中心由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组成,此外还包括小剧场和绿心露天剧场。每年,这里将举办近千场丰富多元的演出和活动。
北京艺术中心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北京的东大门通州区。该项目地处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文化组团,周边汇集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公园绿地等一系列公共文化项目。北京艺术中心包含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以及能够容纳各类表演和活动的绿心露天剧场。每年,这里将会举办近千场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从中国传统戏剧到歌剧,从管弦乐到舞台剧、舞蹈等,不一而足。
“我们总是把这个项目看作是‘文化的容器’。主创建筑师 Chris Hardie 说到:“这里曾经是为京城储备粮食的通州粮仓,现在我们要打造的是承载本土和全球文化的‘文化粮仓’,使其成为推动北京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设计旨在用一种含蓄且具象征意义的诗意笔触,描绘出一个与环境和市民共生的文化艺术社区,连接场地的悠悠往昔与熠熠未来。位于绿心文化组团核心位置的表演艺术中心,被设想为京杭大运河畔的三盏由艺术点亮的灯笼。以歌剧、戏剧与音乐等三个文化容器雕塑般的体量,融合通州当地的漕运历史与文化底蕴,重新诠释了古代运河沿岸的通州古粮仓。建筑形态与古老粮仓的屋顶造型彼此呼应,也隐喻了徐徐拉开的剧院帷幕与运河上传统船只的风帆。一个共享的平台层串联起三座剧场体量,经由通往四面八方、平缓延伸的台阶,平台将剧院大堂的公共空间向外延伸,使剧院内部空间与周边景观以及大运河更为亲密地交织在一起。
“每座容器内的设计都各具特色且与其功能紧密结合,例如歌剧院的体型是结合声学要求优化的结果。”项目总监陈超补充到:“但三座容器又浑然一体,仿若水边的三盏灯笼欢迎大家前来。”
古今转换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 5 世纪,延绵约 2000 公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几千年来,这条联通南北的水道犹如生命的脉搏,对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两岸仓房林立,商船往来穿梭。当货物自南方运抵北京,便会在通州的仓房中进行分拣与存储,再按需运送到北京城中。如今,全新的 “文化粮仓” 将反转古时从运河通向北京城的物流路线,反向吸引人们从城市来到运河岸边的文化新圣地。
项目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关注人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按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外立面的穿孔三角铝板可兼做外遮阳设施,外墙热工性能较当地节能标准提升 20%。在高性能围护系统等被动策略之外,以地源热泵为主的区域能源系统做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 60%。在空调机组设置的空气净化系统,在公共区域设置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监测手段,确保了室内空气质量优良。建筑全部采用一级节水型用水器具。整个绿心公园进行了专项海绵城市规划,剧院的周边绿地和透水铺装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孔的“海绵“式景观,对雨水起到消纳、调蓄作用。绿地浇灌、道路及车库冲洗、卫生间冲厕 100% 来自市政中水,进一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绿心文化组团下方设有地铁站,加上地面四通八达的坡道和阶梯,公众可以轻松抵达剧院各观演空间。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地下通过共享配套设施联系,设有停车场、商业、餐饮区,并点缀有下沉花园。连接三座剧场的平台层始终向公众开放,为人们提供一个漫步赏景之所,饱览通州与大运河的壮丽风光。“亲眼看到北京艺术中心周围人来人往,无数的分享和交流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运河边发生,我感到非常欣慰。”Perkins&Will 亚洲总监 James Lu 说:“这个项目展现了北京这座城市对艺术和文化的愿景及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