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中学改造为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的第一季项目。借助百校焕新各参与部门搭建的设计平台与工程环境,在解决校园各处老旧硬件问题的同时,本方案期望通过对操场的深究,为南方中小学户外空间提供一种类型新解
柱廊作为边界
柱廊作为边界:校园南北 151 米,东西 141 米,西侧为E字型教学楼,教学区经校方多年经营,亲切自然。这样的布局里,教学楼与操场之间的界面至关重要,掌管着体育课与教学区之间的动静转换,我一直对初中生在这种空间里的创造力充满想象。此处原状却是一道仿古隔墙,从教学区穿过隔墙来到操场则无处躲藏地暴露在烈日下。把此隔墙改成柱廊,将塑造多种关系:1,跑道旁边有了遮阳躲雨之处。2,柱廊顶面成为看台。3,串联教学楼疏散梯,从交通意义上,柱廊成了教学区与操场之间的第三空间。4,E 字型教学楼的庭院通过柱廊与操场连接或对望。
围合——新的操场
原状跑道呈“塞车”状态:五六个班同时出现在跑道上——跳绳、热身和短跑,长跑的同学们则熟练地避开他们。根本原因是操场布置没有把各种活动疏散开,地块尺度对于 300 米跑道过于勉强,连缓冲距离都不够,更不用奢望在跑道外缘有上器材课和做热身的空间。把跑道从 300 米缩成 250 米,将在南北两侧得到充分的空间,操场也从普遍的边缘即围墙的状态,变为可以被其他功能围合。围合的动作本质,是许可操场成为一个中心,而非把操场看作是教学楼之外的剩余部分。
围合——密度的腾挪
校舍和操场建于 2002 年,彼时为 26 班,20 年过去,校舍如今需承载 50 多个班,使得音乐室、舞蹈室、科创室等专业教室在教学区已无处安置。体育办公室,器材室,后勤杂物等次要空间更是如填充物般塞进各处狭缝里。操场的围合把上述教学区的溢出面积疏散到操场——南侧服务用房(两层:器材、厕所更衣、体育组休息室、后勤杂物),北侧专用教室(两层)。
遮蔽——南方与大棚子
对南方体育课要么暴晒要么暴雨的身体感知一直缠绕在每次与校方的初期踏勘,可惜目前南方的操场与北方相比,并无特殊之处。遮蔽,先围合再遮蔽——南北侧建筑尽量多创造灰空间,连同柱廊塑造出操场一圈高低变化的有顶活动区域。在以上排兵布阵的同时,一个与校方一起“吃螃蟹”的计划也悄然就绪——在操场中间设立巨大遮蔽物,覆盖两个篮球场,学校将拥有宝贵的风雨集会空间。校方对这件事的兴趣,让我心生感激。自此,学府操场灰空间面积占比达 20%。
以上的动作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操场,操场的另一种身份开始被关注和塑造:高密度校园里的户外空间,它在被围合和遮蔽后,将承载这个校园的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