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作为中国的“瓷都”,有着1000多年制作瓷器的历史。本项目为景德镇御窑厂片区杨华弄院落的更新改造,采用“插建/件”的方法为指导,在尊重原有地段历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新建建筑的“插建”和旧有建筑内部的“插件”设计,来达到新功能的置入,以及场地的活化更新。杨华弄院落位于御窑厂片区的中心位置,紧邻西侧的御窑博物馆和御窑厂遗址,以及北侧的徐家窑。院落东南角为烟筒广场,是该区域较为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连接各方巷道;南侧的杨华弄巷道很窄,但很好的保持了历史原貌。
院落改造的插建最重要的是烟筒咖啡厅的置入。一座三层的双坡顶玻璃建筑,包含展览和咖啡空间,在形成标志性的同时,与周边历史环境无缝融合,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锚点。玻璃外立面的透明性彰显了一种开放性,与周边坚固的传统砖墙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角双坡的屋顶采用传统青瓦做法,犹如漂浮的大伞一般。屋顶之下的透明空间,连接了院落内外,是烟筒广场公共空间的一种积极延展。
从远处看,烟筒咖啡厅的屋顶从层层叠叠的坡屋顶中凸显出来,与周边传统建筑进行着形式上的对话。公共广场的砖砌地面延伸进入烟筒咖啡厅室内,再转化成大台阶进入内庭院,增强了室内外空间的联系。砖砌铺地成为一种清晰而丰富的台阶景观,不仅可以作为座椅使用,也很好的解决了广场和庭院之间的高差。
咖啡厅地下一层为砖砌基座,落位于原有建筑基底之上,延续了原有的空间肌理。基座采用砖拱立面和大台阶的做法,是烟筒广场向内院的延伸。同时二层的橙色夹层往烟囱延伸形成室外平台,完成了新建建筑与现有场地完整的锚固。该设计巧妙的融合了新旧元素,在尊重历史环境的同时创造了一个独特而现代的空间地标。
围绕咖啡厅透明立面周边的是原有的坯房建筑,采用插件家的方式改造为陶瓷艺术家工作坊。原有的砖墙和木结构保存完好,在木结构之间插入预制的功能模块,来满足艺术家的使用需求。卧室、工作室、厨房和卫生间模块增加了新的功能。楼梯和走道也被插入其中,通过连接使空间利用最大化。新的插件与原有建筑风格迥异,但很好的整合了空间和功能。
原有场地为两个较为封闭的院落,设计将其中一个建筑旋转,将院落空间进行连通。整合后的院落可以从咖啡厅的透明空间进入,也可以通过多处公共通道进入,成为一个有较强开放性的新型公共空间。
院落原有建筑类型较为多样,有传统木构的坯房和居住建筑、砖混建筑以及混凝土加木构建筑。改造只拆除少量的后期建设建筑,并在部分拆除建筑的地基上新建建筑。梳理后的院落布局延续了原有院落的肌理关系、保留了原有建筑丰富的多样性,也增加了院落的开放性。咖啡厅、餐厅以及陶瓷艺术家工作室三种新的业态功能既有一定分区,又相互混合。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搭建新型的公共社群。
“插建/件” 式改造通过插漏补缺的方式,不仅延续了原有院落的空间关系,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传统建筑的特色,新旧建筑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