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式”山地设计:东明山森语
东明山森语坐落于东明山森林公园内的一片自然森林中,场地有茂密的水杉与毛竹覆盖。建筑群落由 1 栋接待中心与 3 类独栋客房组成。
01 一台“微创手术” — 场地
穿越漫长的山径抵达场地,拥抱顺流而下的潺潺小溪和高耸如云的茂密水杉,几栋残破的木屋半掩在林地中。面对这样的场地,设计师坚持原生态和轻介入手法,用建设调整给森林进行一场 “微创式”更新。通过柔化的建筑手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地原貌,努力让设计成果与这片自然山林和谐共生。
02 沉浸于“森林情境” — 接待中心
接待中心作为项目的入口,也是在场地中建筑介入最显著的部分。然而,设计师在处理建筑形体时依然坚持与自然对话的原则。接待中心保持了原有建筑体量,南侧开设的大面积落地窗,将水杉林的壮丽景观引入室内的同时也遮挡了坡道,北侧的上窗则让毛竹林的绿意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室内外景观的贯通使得访客从一进入建筑便感受到自然的包围,形成了强烈的沉浸感。
03 “模块化”灵活空间 — 松果小屋
松果小屋位于水杉林中,以尊重自然为第一要义。设计师巧妙地避开了现有的树木,采用了松果的形态进行创作。建筑底部抬高,适应地形的变化,而顶部收缩则呼应水杉树干的生长方式。通过模块化组合的方式,松果小屋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条件,实现高效的空间利用。
04 “全视野”内外空间 — 杉林木屋
杉林木屋采用了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底部离地抬高,有效减少了对场地的破坏,也增强了通风性。此设计不仅有助于应对潮湿的山地环境,还可以减少对蛇虫等野生动物的干扰。双坡屋顶与周围的水杉林相互呼应,屋内的高挑空间通过天窗引入自然光线,居住者可以在室内感受到阳光和风的变化,仿佛置身于林间。
05 “现代化”竹艺表皮 — 竹林小屋
竹林小屋坐落于竹林边缘,建筑形态简洁,三栋方盒状的建筑以编织的竹制幕墙为主要特征。这种现代化的竹艺处理不仅呼应了场地的自然环境,还通过钢架结构的露出部分,展示了未来设计调整和灵活改造的潜力。竹制幕墙在视觉上轻盈通透,室内外空间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
结语
在整体营建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完美契合于密林,设计师多次实地勘探,确认每一棵树的位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调整方案,做到不动一棵树,尊重场地最原始的性格,让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希望来到木屋旅社的每一位旅客,都能够从山野自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