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室内图, 起居室, 木头, 椅子, 梁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3 的图像 33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建筑图, 木头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5 的图像 33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更多图片+ 28

  • 主创建筑师: 李烨
  • 设计团队: 张家轩,孙鹏,张寻,曾宪明,李佳
  • 委托方: 山行(浙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结构设计: 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 City: 杭州
展开收起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8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项目位于杭州余杭区的彭公乡,距离闻名天下的径山寺不远。始建于唐代的径山寺曾经对中日禅茶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个在径山余脉下的小乡村就低调得多。行走在村落田间,与其说是千百年来的唐风宋韵,更是一种日常的乡野生活。这里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区,内部并没有明显的高差,远处可以看到偶有起伏的丘陵,勾勒出青翠的天际线。场地位于彭公乡聚落与田野的交汇处,北边一溪之隔是乡镇街道,遍布常见的三层农民自建房和组团开发的工厂区;南侧则是 1500 余亩的水稻田,广阔的稻田田埂相连,在不久后将被开发成为水稻试验田和水果科技大棚种植园。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6 的图像 33
© Dong Image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10 的图像 33
© Dong Image

数字农场运营中心的场地占地约 3000㎡,长边为 66m,大致为略不对称的矩形,这里会作为整个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中心和总部,用地性质是科研和机械农用地。这意味着建筑不必有复杂的审批手续,但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拆除,恢复为农地。地块内有着严格的限高和规范,建筑最高点不得高于 7.5m,且檐口必须低于 3.5m,与周围的农户檐口保持对等的姿态。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建筑图, 木头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29 的图像 33
Section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3 的图像 33
© Dong Image

在这样开放的自然条件下,符合直觉的建筑形态就是具有遮蔽感的屋盖,建筑师希望整个建筑的形态和分量可以与上千亩的稻田和不远处的丘陵相匹配,不至于埋没在田野中,同时希望建筑空间可以有视觉的号召力,给田野中劳作的人们提供一处“庇护所”,在奔波的间隙,心中可以有一处停留的屋檐,在其下歇脚休息。建筑可以像一朵自然飘落的云朵,体量足够大,但是没有压迫感,而是轻盈、温柔地存在田野之上,欢迎任何人的进入,为人提供遮蔽的开放空间。这样一个大屋顶的方案设想油然而生。将可以利用的边界条件和允许的限高尽量占满,建筑四个广阔的坡顶面向四边的田野,共同形成了一个田野中的视觉核心。由于建筑的高度并不高,因此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轻盈的、飘浮在稻田上的意象。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7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5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为了强化轻盈自由的空间体验,设计做了一系列操作。建筑主体采用木结构,提供侧向力的剪力墙体系被巧妙布置在阴影下,厚重的物质感被隐藏起来,视觉上呈现出来的木构大多数是正交搭接,所有炫技的成分都被适当收敛起来,尽可能降低结构在视觉上的复杂性,增强建筑的可理解性,从而形成认知上的轻盈。为了减轻屋顶的重量感,建筑的主次木梁体系设计尽量降低了构件之间的尺寸差异,采用了榫卯搭接,相对传统的搭接形式可以节省一个次梁 300mm 的高度,使屋顶在视觉上更加轻盈。建筑周围和内侧采用了两圈木质柱廊,柱脚细部表达为金鸡独立式的钢构细部,进一步增加了建筑的漂浮感。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室内图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室内图, 木头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整个平面应以整洁、大块的布局为主,首要原因是为减少曲折的空间体验,降低认知难度,这也是一种轻盈的姿态;其次是希望屋檐下的体验能够与稻田田野的行走形成一种同构的微妙关系,让人们从田野进入到建筑时不会发生身体经验上的突变,而是一种自然的过渡。在木构的部分弱化了木结构与门窗构造之间的尺度差异,强调了对界面透明性的表达。而混凝土的部分则尽量减少开窗,通过无质感的涂料削解材料感,使建筑不那么厚重。屋顶采用了涂层金属瓦,可以适当反射太阳光线,减少建筑的热辐射,同时浅色的屋顶也让建筑显得异常轻盈,又有些许科技感,好像飘浮的宇宙飞船,暗合科研农业的建筑性质。在和业主商量之后,建筑周围廊下的铺地采用了大块的老青石板,这是一种凸凹不平的表面,与精致的木构和柱脚形成了强烈的对话。走在廊下可以明显感受到粗砺的乡野延伸到建筑内部,与建筑的精确形成互文关系。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16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24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为了适应杭州的气候条件和空间使用需求,建筑内布置了一个主要庭院和若干次要庭院,为屋顶下的空间提供额外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降低了大屋顶的封闭感。中心庭院被隐藏在建筑的正中内侧,从外侧看不到庭院的存在,人们在建筑外侧只能感受到水平屋檐与广阔田野之间的对话关系。走到建筑内部的庭院,这里的剖面高度被有意设置为整个建筑的最高点,形成了一个开敞的天井,高度超 6m 的柱廊形成了一处望向天空的氛围,和建筑外侧向大地延展的尺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建筑外侧还布置有四处较小的庭院,其间或种植花木,或安设上到二层的楼梯,或放置后勤设备,满足辅助功能。建筑布置有三处二层的夹层,作为办公空间,夹层的阳台利用坡屋顶的高度差,巧妙地和阳台栏板高度结合到一起,融合到建筑的整体形象中。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室内图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13 的图像 33
© Arch-Exist Photography

建筑在设计之初便考虑了功能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建筑师和甲方商议,这个建筑虽然是企业运营和研发总部,是否可以有一部分空间全天候对外开放,成为村镇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让镇子上的人们走进廊下和庭院。甲方欣然同意了这个想法,于是在功能细节上又增加了对外的公共洗手间和清洗农具的水池,设计了窗下开放的座椅,既为过路的百姓提供便利,也为建筑空间的非日常使用提供了多种弹性。建筑师放弃了设计集中式公共区域的思路,而是将最主要的开放空间分散设置在建筑四周的屋檐下,用于衔接乡村公共区域和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创造出内与外、私有与开放、农场与社区之间的缓冲区域,激发房屋日常使用者与访客之间的相遇,在建筑日常的使用团队这个内部群体和周边乡村社区这个外部群体之间,创造更多的交流可能。在后续的日常使用中,建筑师注意到这个空间通过开放弹性的用途,在不同的时间段创造了不同适用人群的交往与共存互动。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室内图, 起居室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 建筑图
© Arch-Exist Photography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杭州,中国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杭州数字农场运营中心 / 时地建筑" [Hangzhou Digital Farm Operation Center / Studio Dali Architects] 23 1月 2025. ArchDaily. Accesed 25 2月 202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6047/hang-zhou-shu-zi-nong-chang-yun-ying-zhong-xin-shi-di-jian-zhu>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