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光影院”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歇脚的驿站,更是一座承载生活的剧场。每个人都化作这座影院中的一抹剪影,演绎着属于海边码头的质朴与真实。我们试图在这个繁杂、混乱的场地上构建一种新旧共生的新秩序,为码头带来新生,为这里的人们带来光亮与温暖。石浦镇被称为“渔光之城”。“渔光”是石浦的象征,它既是自古以来渔船上的星点灯火,也是1934年蔡楚生导演在石浦拍摄的《渔光曲》中,那个承载渔民悲欢的时代光影。时过境迁,象山正以“新时代渔光曲”为题谱写美好生活乐章。


项目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的石浦镇渔港南路上的东门码头,改造以轻介入的方式保留了原码头通道建筑的主体钢结构。在保留通行功能的基础上,局部增加了二层的游客休憩空间,并在面向渔港码头的一侧延伸出一处观景冥想空间,直面码头。通道北侧增加一部直跑楼梯通向二层,保证了码头通道的宽度。


立面改造以波光粼粼的海面,传统渔灯的鱼鳞及渔网为灵感,创造了一种独属于海边渔村的肌理。立面以 35%,67% 透光率和透明的阳光板相组合,成为由下到上逐渐透明,逐渐变密的半透明肌理。不同透明度的阳光板对室内人的活动产生了模糊的效果,使立面宛如一块荧幕,折射出室内人们活动的轨迹。



二层空间由靠近渔港路的休憩空间和面向码头的冥想空间组成。除了游客外,常常有生活在码头的船夫、工人,闲暇时走上二层,在冥想空间驻足、静坐,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凝望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码头。


对“渔光影院”来说,改造并不是对旧时光的抹除,而是对场地的接纳与共生。真正的共生或许在于允许不同的秩序在建筑中生长、碰撞。“渔光影院”给这些自发的事件搭建了一个叙事的舞台,使其在光影交织中上演永不落幕的生活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