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城市住宅项目,它是如此的特殊,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地处一个地级市中心区域空置十多年的烂尾楼的改造。这栋旧楼就像是这个四线小城市的缩影,过去的十多年中,它一直默默耸立在市中心,被遗弃在时代的浪潮当中。时过境迁,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爆发,它再次被记起,因为它的位置,和曾经寄托于其身的期许。原构造物为一建成后从未使用过的十层办公建筑,这样类似废墟的不良资产是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不可预期的结果。对于它的荒废闲置,周边居民用“路冲”等各种“神乎其神”的说法去解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住宅需求,业主期望能在这城市丁字路口空置多年的构造物内植入新的居住功能,而这也提供了城市未来转型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小户型的居住单元置入在这15000平方米的混凝土构造物中,尺度和功能各异的公共空间穿插于其间。各楼层的公共露台的设置消化了建筑平面不适合居住开发的区域,而这些位于转角“路冲”处的户外公t共空间也弱化了原有对于这个地级市来说过于巨大的建筑体量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这个空间就像旧时农村居住建筑群中的活动广场般,在垂直向度上提供各楼层住户一个能发生多样活动的公共空间。南向标准化钢结构阳台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构造的安全性和建造速度的需求,大面宽1.6米的进深的阳台,就像是小户型室内空间的延伸,同时它也减少了南向直射阳光对室内生活空间的直接影响。低楼层的居住单元和城市交接的界面处,在阳台之外又增加了一层穿孔钢板,它过滤了街道活动对私人生活空间的干扰,阳台在此更像是一个半户外的私人空间。透过公共露台和私人阳台的处理,一种新的生活对话发生在建筑和忙碌的城市之间。
在不调整原有的结构柱网的原则下,八个居住楼层分割成了三种共244户居住单元。单元的室内规划避免了单一功能非停留空间的存在。必要的食、住和清洁等生活机能,结合了交通空间,再透过必要的储物空间的配置串联成为一个高弹性的生活综合体,而这些单一功能空间边界的模糊化处理,使得居住空间整体具备了更多使用功能的自主性和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