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与人文脉络
深坑地形狭长、四面环山且景美溪流贯於南侧基地四周环境幽美、视野开阔。
此处为深坑老街两侧的端点,老街西侧入口为老树和庙埕,东侧即为本基地,假日人潮蜿蜒的老街如历史之河流般注入浓厚的人文气息。
二、社会参与
1。本案与其说是托儿中心及地下停车场、公园的设计案,不如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思考行动。
2。本案从地景、建筑、交通、产业、人口、节庆组成的观点切入,提供看似相反、对立的替选方案,经过冗长激烈的公听会讨论,将地方上、公部门不同意见,渐渐形成共识的过程。
3。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排斥不同地方政治意见的介入,引导居民从停车 / 绿地公园,托婴中心 / 活动中心,社区专用 / 外来使用,节庆 / 日常使用看似冲突的矛盾,引发讨论的过程,设计不再只是美丑的问题,也不只是场所自明性的问题,而是集体行动美学。
4。在开幕典礼後,本案有令人吃惊的认同感与使用率,社区居民、婴幼儿与年轻父母、观光客、年轻人等不同族群,各自找到属於自己的角落,悄悄地改变了深坑的社区空间文化,重新界定了在地人与观光客的互动,拉近年轻人与年长者的距离。节庆时,成为深坑的美食聚落,为深坑提供了托婴的服务。
各地方意见也在空间营造过程中得到妥协与整合,亦符合了近十年来的世界潮流,一种人民自觉的新时代。
三、空间趣味
群山
呼应群山围绕的自然景色且提供长者复健之场所,保留绿化面积,建筑作为地景从大地中隆起,并适度埋入土坡。
缝隙
草坡与大地间的细缝填充的是托育中心,表面木墙面暗示的树木林立的垂直分割,增添自然的趣味性。
木道
於草坡上铺上木栈道,提供年轻父母与儿童休憩逗留,感受四面环山,亦可眺望东侧内百年历史的深坑国小礼堂。
游戏
坡道、儿童游戏场中央、大草坪、深坑国小成为主要地区,彼此在高低起伏、行进与停留之间互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