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是一种形式上的演变,意味着抛弃对文化、生活习性和历史主义造成的包袱。但它不仅仅象征着一种建筑风格:它是一种能消除差异的新式而普遍的生活方式,去享受一致性和重复性所带来的轻松感。当你在谈论汽车旅馆、或星巴克、或你中意的商店里的衬衫大小等与重复一致性有关的例子时,会很容易被现代主义所诱导。但这次变革的最大的提倡者,政府和开发商,在大量住宅楼里把现代主义风格推至极限---一种已在美国过时的类型学,但它依然是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的国家的常态。
观察中国任一城市边缘的航拍图,你将会发现一座座单调乏味的塔楼从地面升起来,就像电路板上的一个个硅模块。建筑师冯菲菲通过细心的双眼观察这种单调性,创作了一个名为“城市剧场:板楼荒诞七出”的设计作品,对位于中国济南的四幢六层高的板式住宅楼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性实验,或是“行动”,来增加拓展更多社交空间(城市微剧场的形式)以再现紧凑的居住空间里的自发性和戏剧性。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一个拥有超过600万人口的大城市(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所得),正位于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之间的中点。和大多数中国工业化的沿海城市一样,济南的人口自20世纪中叶以来呈指数级快速增长。为了应对人口增长现象,冯菲菲解释了如何通过改变都市发展策略来改善济南的街道和建筑的发展计划。自公元前1100年至1900年代间,济南的建筑形态从院落住宅的不规则网络形态演变至外国租借时期(1900-1949)的大型多层商业建筑,接而到具有社会主义风格的狭长板楼建筑(1949-1978),最后演变至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超高层建筑(1978 – 至今)。冯菲菲综合考虑了这些建筑演变因素,展现了戏剧性的都市发展中当地文化和传统元素的消失。这场设计以微剧场形式试图重现演绎济南城市生活原有的特色元素。
通过模糊化公共和私有、演员和观众、生活和艺术的界线,该戏剧是对“非剧场的剧场”的挖掘,应对了先锋艺术对集体创作的召唤。
济南老城,因根植于该城邻近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而衍生的水文化,通常被称为“泉城”。冯菲菲试图通过三种微剧场来重现这一文化传统:“泉水的收集”“哼唱间”以及“户外戏水”。她首先在两栋住宅楼间插入了水塔,旨在重见家家户户从泉眼里打水的日常生活仪式。哼唱间则通过在板楼里置入一对圆锥形水塔来试图重振公共浴室文化,圆锥形水塔底部是水池,阳台可把水塔与相邻的住宅楼连接起来。户外戏水微剧场展示了当地泉水文化促进的传统的戏水和游泳锻炼场景,并在住宅楼间建立一口口水池且在现有住宅楼垂直交通上增加不同高度的跳水板,为住宅楼复合体增添了轻松和娱乐元素。家家户户用水桶打水的场景或许令人惊奇,通过水来重新连结该地区本身的地质形态来关注由现代主义引起的自然元素的缺失问题及达到回归大自然中生活的目的。
其它四种微剧场本质上与济南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联系,它们也通过改造住房的普通天井方式以汇聚居民的爱好来促进居民的社交,“高天梯”是在板楼里插入了如电梯一样移动的可移动小房间,在不同楼层的公共空间有出入口。冯菲菲表示该房间可用来开音乐会或打太极,还可配合毗邻的商业功能如理发沙龙按摩院来挖掘商机。“浮云社”是位于住宅楼顶部的一系列微剧场,包括阴阳图书馆,用来辩论的开放台阶及一座用来独处与反思的朗诵塔。对孩子们来说,迷宫相当于他们的垂直操场。“孩子像螃蟹一样爬上楼梯、滑梯、登上岩石、被绳索向上拉去又滑下来、跨越一道道坎、扮演蜘蛛侠、爬行、扮演金刚以及其它自编自演的场景。”最后的微剧场是一座“彩带T台”,在两栋板楼间的连起来的之字形坡道可用作服装秀场,还带有连接两栋相邻住宅的多层含义。
在冯菲菲的作品中,这几幕微剧场如对济南千篇一律而单调的住宅文化的预制解药,每种“微剧场”都通过生活场景和细腻的手绘图一一生动展现出来。一般设计被认为往往只对大问题做出了表面上的回应,根植在政治形态中的真正问题已折射出存在利他主义到供人居住的廉价而单一的建筑形式的当代社会现象。
冯菲菲通过设计切入再次还原了起初曾吸引大量人涌到城市的社交和偶然性的元素。这对建筑师而非开发商来说,现代主义的单调性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会鼓励更多对社会有深度思考的人做出回应像冯菲菲在她自己设计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热心职责。实际上,冯菲菲的微剧场作品通过在住房密度、社交空间及对传统生活的期望间建立新的连接,重现了现代主义带来的单调一致性。
建筑师
冯菲菲地址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负责建筑师
冯菲菲项目年份
2014摄影师
由冯菲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