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AD经典:博尼范登博物馆 / 阿尔多·罗西

博尼范登博物馆位于荷兰南部马斯特里赫特市(Maastricht)的旧工业园区内,它常常被称为“一个观景工厂”,这个名字恰如其分。这座博物馆有着E字型的平面和独特的穹顶塔,是沿城市中心流淌的默兹河(River Meuse)沿岸最为独特的地标之一。欧洲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是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设计背后关键的推动力,因而在博尼范登博物馆内,他运用了许多历史建筑手法将其立于拆分的欧洲正统之中。

AD经典:博尼范登博物馆 / 阿尔多·罗西 - 更多图片+ 11

致谢 Flickr 用户 l a b e t e

马斯特里赫特市是荷兰林堡省的省会,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罗马帝国。1993年,标志着欧盟启动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便是在这里生效的。博尼范登博物馆作为林堡首要的考古学与艺术博物馆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1] 其展品之前收藏于马斯特里赫特市中心的一个名为 Bonnefantenklooster 的修道院,博尼范登博物馆也由此得名。[2]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林堡省投资4000万欧元,计划在 Céramique 打造一座新的博物馆。Céramique 之前是一片工业厂区,从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历史中心跨越默兹河。博尼范登博物馆委托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进行设计,因为博物馆主管 Alexander Van Grevenstein 认为他“将伟大的表达创造性与缄默的视觉语言相结合”。[3] 这栋建筑有着一个明晰而又貌似传统的轮廓:一系列从上方或侧面照亮的画廊,环绕着中心的楼梯间而排列。[3] 

© James Taylor-Foster
致谢 Wikimedia 用户 Kleon3

罗西体量化方案的本质是一式三分:建筑主体、带穹顶的圆柱形体量、以及一个让游客纵览城市美景的瞭望台。[4] 主建筑的体型是一个巨大的、对称的E字型,其三臂面向河岸。位于中间的伸出臂紧挨着穹顶塔,也是博物馆临河一面最为突出的特点。建筑主体使用砖、石、木材等传统材料建造,而其沉重感却与墙体为了引入足够的阳光来照亮展览空间的渗透性相违背。[5] 

© James Taylor-Foster

自然光是罗西引导游客在博物馆内游览体验的关键。博物馆的正面和侧面是封闭的,而其中心臂、也是建筑的主要轴线上的墙却是开放的。其砖立面上开口与艺术品和流线共同互动,将参观博物馆打造为一场“建筑漫游”。同时,较长的中心楼梯间则沐浴在阳光之中,自然光从全玻璃天花板倾泻而下,令人感觉置身于带顶的街道而非室内空间之中。[6] 

这个楼梯间大概也是罗西最具象征性的建筑手法了。根据他自己描述,它“与世界相关联”,也与一海相隔的荷兰与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对照。正如给予罗西灵感的葡萄牙诗人所言,荷兰便是那陆地的尽头、那海洋的发源。[7] 

Montagnes de Liege. 致谢 Wikimedia 用户 Stephane Mignon

令人好奇的是,尽管罗西表达出与葡萄牙的关联,这个楼梯间实则受到比利时列日(Liège)  the Montagne de Bueren 的启发。[8]  那374阶室外楼梯与博尼范登博物馆的中心楼梯间有着明眼可见的相似性,尽管它是由风化的石头所建,而博物馆里用了抛光的硬木。[9]

© James Taylor-Foster

虽然室内最典型的特征是其中心的楼梯间,博物馆室外则以带穹顶的圆柱形塔为视觉统领。尽管这座塔并没有与博物馆脱离开,它看起来也是分离的:其被带光泽的锌所覆盖的穹顶与背后由线性砖块构成博物馆建筑主体形成鲜明对比。[10] 正如内部的楼梯间一样,罗西特意按照欧洲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这个穹顶。他特别选择以一名来自都灵的建筑师、亚历山德罗·安东尼利(Alessandro Antonelli)为参考,他为圣高登扎奥大殿(Basilica of San Gaudenzio)所设计的修长的古典穹顶很可能是博尼范登博物馆类似比例的穹顶的灵感来源。[11,12]

圣高登扎奥大殿巴西利卡(Basilica of San Gaudenzio). 致谢 Wikimedia 用户 Marco del Torchio

参考经典案例是阿尔多·罗西常用的手法。他反对现代主义中所谓一切历史的形态和审美都应被摒弃的言论,而提倡建筑应当尊重并与其城市文脉有关联,因此应当保留城市肌理,而不是将其替换为没有前因的建筑。罗西认为,在建筑历史中,有一部分形体与想法是长久在本质上具有持续性的。因而他自己的设计也是其对于建筑理解的客观表达。同时,人们对于博尼范登博物馆的设计也争论不下:这一运用了严肃的砖立面与对比性极强的金属穹顶的建筑,是否真的能与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城市肌理融合?[13]

© James Taylor-Foster
© James Taylor-Foster

新博尼范登博物馆于1995年3月9日向大众开放,到1995年年底有超过175000人参观,在其开馆后的六周内有约50000人参观,超越了前一年参观老馆的人数总和。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3%的游客对于新馆的建筑设计给予肯定,甚至超过了对于展品本身表示欣赏的参观人数。[14]

尽管阿尔多·罗西在博尼范登博物馆正式开放的两年后就离世了,其创造作品仍是马斯特里赫特的重要地标。用他本人在设计阶段所写下的一段话、也是针对创作博尼范登博物馆的回忆来描述:“然而现在,我们仿佛就站在瞭望台之上,我们可以将博物馆看作一个整体,或者是一个迷失的整体,而我们只能依靠那些有关我们生活、也有关艺术、有关欧洲往昔的碎片将其辨识出来。”[15]

© James Taylor-Foster
© James Taylor-Foster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Greg. 文化景点和欧洲旅游(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European Tourism)。纽约: CABI 出版社,2001年发行,94页。
[2] “博尼范登博物馆” Steden. 2016年4月4日访问。[access]
[3] "建筑(The Building)" 马斯特里赫特市博尼范登博物馆,2016年4月5日访问。http://www.bonnefanten.nl/en/about_us/building_en_architect.
[4] 阿尔多·罗西。"Verlust der Mitte." 马斯特里赫特市博尼范登博物馆。2016年4月5日访问。[access]
[5] Richards, 96页.
[6] "建筑(The Building)"
[7] 阿尔多·罗西。"Verlust der Mitte."
[8] “博尼范登博物馆”
[9] "Bueren 的楼梯." Steden. 2016年4月4日访问。[access]
[10] "建筑(The Building)"
[11] 阿尔多·罗西。"Verlust der Mitte."
[12] Bordino, Franco 等人. Alla Scoperta Del Neoclassico Attraverso Le Opere Di Alessandro Antonelli. Turin: Agenzia di Accoglienza Turistica della Provincia di Novara, 2008.
[13] Zukowsky, John. “阿尔多·罗西”,大英百科全书,2016年4月5日访问。http://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ldo-Rossi.
[14] Richards, 98-100页。
[15] 阿尔多·罗西。"Verlust der Mitte."

马斯特里赫特, 尼德兰
  • 建筑师: 阿尔多·罗西; 阿尔多·罗西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1995
  • 摄影师

项目图库

查看全部显示较少

项目地址

地址:荷兰,马斯特里赫特,6221,博尼范登博物馆

点击以打开地图
地址仅作为参考。可显示城市/国家,但不提供精确地址。
关于这家事务所
引用: Fiederer, Luke. "AD经典:博尼范登博物馆 / 阿尔多·罗西" [AD Classics: Bonnefantenmuseum / Aldo Rossi] 01 5月 2016. ArchDaily. (Trans. Yishan Qin)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786506/adjing-dian-bo-ni-fan-deng-bo-wu-guan-a-er-duo-star-luo-x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