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新加坡榜鹅滨水落台住宅项目,清晰地描绘了21世纪可持续的集合住宅蓝图,也标志着新加坡早先的社区自豪感和归属感的重塑。
原始的SIT公共住宅建筑遵循了热带气候适应的设计原则。这些公共住宅建于空调时代来临之前,因此它们需要充足的十字通风,需要悬挑结构的遮阴,同时朝向需要避免午后炽烈的阳光。在1970年代初,当第一个大型居住街区在Queenstown建成后,那种‘热带现代主义设计’的建筑混合风格,标志着一个崭新的、独立的新加坡风貌的形成。
随着新加坡的繁荣和全球建筑潮流的更迭,那些富有英雄色彩的热带现代主义建筑正悄然消失。它们逐渐被世俗的新加坡建筑所取代,设计变得越来越平庸,许多项目实际上是不利于社区发展的,建筑结构是不可持续的、也非热带气候适宜的。
然而,面临当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社区归属感的严重缺失,世纪的钟摆又重新回归了热带现代主义设计的原则和导向,尤其在公共住宅方面。
在滨水落台住宅项目中,纯粹的体量和基本的设计元素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为公众和居民展示出一个明确的回应—21世纪需要可持续的、令人愉悦的、高密度城市居住生活。
规划策略体系提出了被动式气候控制的目标—以十字通风以及遮阴技术—同时使每户公寓朝向基地中间的水滨。
呈六边形的平面中,建筑的‘支臂’朝向水滨呈落台式层层跌落,使得所有居民都能享受良好的景观,并与邻里相连。通过起伏的‘朱丽叶(Juliet)’式阳台,公寓可躲避阳光的直射和雨水的侵扰,成为有装饰感的遮阳设备。
在两个住宅分体中,连续的、无尽端的走廊贯通每层楼道,通过巧妙的规划机制,让双侧住宅的走廊实现十字通风和垂直散热,避免了对风向的阻隔。得益于六角形平面的设计,三条走廊以120度角从中间高起的核心向外发散,服务于三个居住组团。每户住宅都能得到直接来自核心风道以及不同组团间空隙的通风。
被动式热带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旧时相比,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在这宏伟的建筑中得以展现,同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体量的表达也重塑了社区归属感,十分契合人的尺度。
滨水落台项目作为名副其实的零能耗集合住宅的实验性项目,对亚洲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