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原始建筑是上海新凤城宾馆,由上海市杨浦区政府运营,集住宿、餐饮和娱乐等为一体。如今,随着社会的进程和政策的改变,宾馆逐渐失去往日功能。设计旨在通过功能置换和环境改善,将宾馆转变为创新设计园区,从而迎合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用户需求。基于此,我们力求为原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激活周边地区。
功能置换和环境改善
多样的功能根据不同空间、交通和私密性进行组织。设计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原宾馆空间的改造重点,拆除并更新影响实际使用的空间,以适应创意办公空间的新需求。而后,我们将根据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企业特殊需求,重新规划使用价值较高的室内外空间。
新凤城宾馆原先是由一组三层主楼和8个二层客房建筑组成的,约5000平方米地下和半地下空间,包括三个花园。作为更新的设计原则,尊重原始建筑的整体外观,并保留现存树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新建建筑必须与原建筑形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通过含蓄的设计手法来化解体量;同时,我们试图通过新的下沉花园的设计或是在别处增加绿化空间,来平衡因建筑加建而减少的绿化空间,从而保持原绿化率。
在控江路上我们为工作人员新增了一个专属入口,毗邻地铁站出入口,同时在主楼和其它楼宇间增添走廊过道,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实现更加合理和便捷的交通流线;通过新增四个下沉花园,我们为地下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改善其工作环境。
在地面层,我们根据组织结构和企业工作特征,重新组织了园区内部整体的步行系统:我们在较小建筑的末端新增了玻璃连廊,通过建筑一层的景观平台和主走廊的屋顶,拓展两组建筑群之间的三维联系。原先可达性较差、消极而隔离的园区空间通过新交通组织焕然一新。空间的流动为内部办公单元带来可观的变化和活力,为人们创造娱乐和相互邂逅的交流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创新灵感的源泉。
功能置换与空间更新同步。我们将原先地下部分的游泳馆改造成为极富设计感的多功能空间,融合了会议、展览和交流功能。
“新与旧”建筑形式的改造更新
立面的更新遵循了“新旧融合”的原则,保留历史的印记和记忆,同时增添新时代的元素,彰显创新的企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新建建筑的外立面主要由玻璃幕墙组成,透明而优雅,强调出新与旧的对比,也致敬于原始建筑立面以及整体环境,进一步表达出现代感。
主建筑的外墙运用了白色陶土的纵向百叶作为新表皮。通过控制百叶之间的距离,可以保证原外墙红色砖块的可见性,也留存了周边居民对原始建筑的记忆,同时让建筑获得重生,塑造一种崭新的品牌形象,与功能置换相随。
原游泳馆的外幕墙运用了金属釉面砖的百叶作为新表皮,强调了其外观上的独特性,也可遮阳和节能,表现出设计企业独具匠心的形象。
植入园林式办公理念,重塑“四个花园”景观
通过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环境优势,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采用三个现有花园,并新增一处,形成了四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包括“前花园(Front Garden)”,“自然园(Nature Garden)”,“企业林(Corporate Grove)”和“Damie 花园(Damie Garden)”。将景观引入到整个办公空间内部,通过“园林式办公”的设计理念,提升了办公空间品质,创造出高效、高舒适度和高附加值的工作氛围。
原始空间的重塑和包容、新活力和形象的注入、加之“四个花园”的不同体验创造出四季的变化,共同营造出多样化的、富有趣味的环境氛围,将原先的宾馆空间改造为最适宜文化创意生态发展的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