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慧享中心是一个促进交流和分享智慧的场所,主要功能为多功能厅、会议室和各类展厅。建筑基地位于华鑫科技园内,狭小局促,并被区内道路、机动车位和办公楼紧紧围绕。对于慧享中心自身而言,周边环境乏善可陈且无以因借,最好的方式是营造一个自我完善的小天地。但从整个园区的角度来看,慧享中心近一千平方米建筑容量的介入不能过度加剧园区的逼仄感,同时新建筑的外部空间也应与园区连为一个整体。
设计最终采取的是一种双向平衡的策略:以一道环形的悬浮着的混凝土围墙在基地内给慧享中心限定出了一个领域,建筑依据功能组成被分解为四个相互游离的体量,呈风车形布置在围墙内。围墙的悬浮使得墙内和墙外的空间若即若离,它所限定的领域由此处于一种“内外”层面上的不确定状态。
为了控制总高度,建筑和围墙内的部分场地下沉了一点五米,但借助缓坡过渡仍然与周边保持连续。这样,慧享中心的两个楼层和园区场地之间构成了错层关系,在任何一个基面上都能感觉到其他两个基面的存在,从而带来了一种“高下”层面上的暧昧。
出于压缩建筑体量的目的,慧享中心的室内交通空间尽量室外化。四个游离的建筑实体之间的外部空间通过路径和园区连为一体,同时也是整个建筑的中庭。人在建筑内穿行,会不断经历室内室外的场景交替,能体会到另一种“内外”层面上的游移。建筑功能空间内的墙面采用清水木纹混凝土,交通空间的墙面则将混凝土刷成白色,这样的差异化处理,亦是为了强化场景间的交替。
整个建筑尽管体积感很强,但它的质量感却因为围墙的悬浮大大被削弱,因而传递出一种视觉上的“轻”。建筑外立面木纹混凝土表面处理成白色,同样有助于传达这种“轻重”层面上的不肯定。
尽管场地局促,慧享中心的四个游离的建筑实体之间仍然作了适度的扭转,希望通过这种处理来造成微妙的不安定和紧张感,建筑实体墙面的向外倾斜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感觉。
总体而言,设计希望营造一个不确定的场所,来回应慧享中心的自身诉求和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以此给建筑带来新的场所经验和足够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