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社作为1986年由张培力、耿建翌等人成立的一个艺术团体,其在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的空间重生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在破败不堪的老建筑的基础上完成空间诉求、协调整体环境、同时实现一个与其所承载的艺术使命相匹配的形式表达。建筑希望可以提供一处精致但丰富的复合艺术空间,在紧凑的建筑内叠合了展示收藏、创作讨论、休息交流等多重艺术活动。
我们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围护墙体,进行基本的性能改善和结构加固后获得最大化的展厅空间;同时在不影响整个园区空间感受的情况下局部将建筑屋顶抬高,获得一处可以享受完整天空的夹层休息空间;屋面结构替换为更加轻质有效,同时富有温暖气息的张拉弦木结构屋顶,并局部抬高获得表达气候时辰的北侧天光。建筑外围采用了和老建筑相协调的青砖形成其面向园区的主要界面,而入口位置的轻轻一掀,形成的褶皱肌理既形成了房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形式处理,又表现了建筑物的基本表情:既背靠传统而又表达当下文化态势的一种身位。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传统工艺无法精确实现的砌筑方式,我们借助了一造科技(Fab-Union)专项研发的机器臂砌筑的工艺,实现了先进数字化施工技术在现场完成真实建造的首次尝试。池舍的外墙,将回收自老建筑的古老灰砖与先进的机械臂在场建设工艺相结合,采用一个具有张力的曲面形态,表现池舍的勃勃生机。
机械臂砖构集合装备的精准定位、工匠对砂浆与砖块精心处理,使砖构这一古老材料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实现了对设计模型的完整呈现。老砖的残破与曲墙的张扬相得益彰,将人与砖,机器与建构,设计与文化的故事,在夕阳下外墙的阴影中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