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年份: 2009
红一军团纪念馆选址在丙安古镇,古称丙安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01年),现有人口数约为700人。丙安古镇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曾是控制赤水河水路航道和连接滇、川、黔陆路驿道的商贾码头和军事重镇。
丙安所处的地理位置,绝壁沟深,几乎没有适宜场镇建筑的宽阔平坝,囿于地形限制,又作为西南盐运的枢纽站,古镇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倾角约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势,建造出一幢幢悬空而起的吊脚楼,丙安以纵贯古镇中央的商业街,建立上上下下的“鱼骨型”聚落骨架。
红一军团纪念馆选址的老宅位于古镇正中央的商业街,由于老宅年久失修已为危房而难以为继,西线工作室只能根据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原址重建。
建筑主体采用黔北民居的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纪念馆“藏”在一堆老木屋中,建筑物内部的新与外部传统木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榫卯结构(主受力体系应用松木,其余构件采用杉木,木格栅回收原危房的旧木)被大量地运用于竖条木与横穿之间的相互锚固,外墙为内外12mm厚木夹板夹30mm厚保温层,外侧木板回收原危房旧板。
为了避免出现纪念馆式的惯用的说教方式,建筑师试图塑造出一类氛围场所,通过吸引人们在对建筑场所的阅读来完成对历史的阅读。纪念馆以线条般的密集组织结构制造出一种极端的空间氛围,刻意调控建筑物顶部光的出现方式,通过竖条木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放大空间,使视线变得通透,木阵成为控制室内的新秩序,用于悬挂展示图片和原版资料,通过室内线性木条列和纪念馆上部光的运用,制造出一系列光明、黑暗、浴血的氛围,唤醒了那个场所中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