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的⼀段时间,这个隐匿在常德路昌平路⼝转⻆⻔⾯之后的神秘空间,被赋予各种“⻛格”上的定义:“⼯业⻛”、“美术馆”,甚⾄“复古咖啡店”。 补时这个名字,是创始⼈张先⽣取⾃⼀个艺术展览的题⽬,⽽这个项⽬的原始空间现场情况,基本上就决定了今后的形态和内容。
这个地下约660平⽶的空间,原本作为⼈防⼯程,在设计介⼊之前曾经被作为KTV包房改造过,但⼯程中途因故废⽌了,留下了在厚重的混凝⼟墙体上切割出的⼗⼏个洞⼝。地上部分仅有⼀个⻔洞,并且和⼀个装饰略显夸张的理发店毗邻。当设计师⼩⼼地剥掉原有墙体外的粉刷和砂浆后,露出了⾮常真实的素混凝⼟基层,模板浇筑的痕迹、膨胀螺栓的残留孔洞都让⼈⼗分欣喜。这是⼀个⽆⽐接近“施⼯现场感”的状态,也给进⼀步的设计很多启发和灵感。
改造的⽅案⼗分迅速地被确定下来,地下平⾯为“中”字形布局,中央放⼤的⼤厅两侧为⾛廊,各⾃通过楼梯通往地⾯:⼀个通往地⾯主⼊⼝,另外⼀个被改造为带有互动装置的吸烟区。
从⼊⼝处进⼊楼梯直⾄⾛廊公区,地⾯为灰⽩⾊环氧⾃流地坪,嵌⼊地⾯的⻩铜数字标示了沿⾛廊分布的10个⼤⼩不等的影厅。⾛廊仅对天花和地⾯进⾏了处理,⽽两侧的墙壁被恢复到了初始状态,粗与细的反差⼗分强烈。
在整个空间,包括地⾯层的售卖窗⼝、⻔头标识、柜台和可移动家具等,都使⽤了锈钢板。这也是这个空间被很多⼈评价为⼯业⻛格的⼀个主要原因。当然,竖纹玻璃结合LED灯带的⼿法也同样被⽤在了补时的吧台、移⻔、甚⾄洗⼿间吊顶。这个细部的设计,恰恰是为了在原朴的混凝⼟空间⾥加⼊细腻脆弱的元素,产⽣戏剧化的对⽐。 中央⼤厅被分为两个⽆柱空间:⼀个吧台/咖啡操作区及⼀个⽤餐/多功能艺术空间。两者 之间通过6扇可移动的可发光移⻔区分开来。沿⻓边的天花被软膜发光材料覆盖,明亮⽽纯净的空间,类似⾃然天光的处理,更接近画廊空间。
来到地⾯⼊⼝层,拆除了原有的招牌之后,将整个店⾯沿街外墙进⼀步提升,到顶端倒圆⻆做翻边处理,外部喷涂质感涂料stucco. 咖啡售卖窗⼝被锈钢板的⻔板包裹起来,营业时可折叠打开。从很远的地⽅就能注意到这个占据路⼝转⻆的“灰盒⼦”。
复古和怀旧
曾有⼈说过“复古不⼀定是怀旧”,那么所谓⼯业⻛也就未必是复古。把⼀开始就空间和材料回归原初状态,让很多过度装饰不在这个空间⾥出现。补时项⽬的核⼼诉求是给予不同使⽤者(参与者)不同的可能性,空间和视觉感受上都是如此。⾯对⼀块最基本的混凝⼟墙壁,不同的⼈的感知亦会不同,⽽这种“对话型的尝试”⼀定是超越了简单的经营⽬的,这也是空间创始⼈和设计师的共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