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位于大同坊,这里的地下空间是上海新兴的一个商业中心。项目的基地位于地下一层,作为独立的体量,被孤立在大同坊下沉广场的开放空间外围。在狭长的基地平面中有三面通透的玻璃墙体,其中4米高的透明玻璃窗让整个空间充满张力。
高频率的使用人群将定义一个空间。静态空间中的活力和黑暗中的亮度,引发了这样一个像像鱼缸一样的想象图景:由内部不同的物体和浮游在里面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玻璃容器。正如杜尚的《大玻璃》,思考如何从三维空间得到一种动态过程的二维投影。我们的想法是基于这些矛盾的混合。
建筑师关注点总是在于如何对内外空间转换处的边界进行建筑式的处理:要让餐厅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开放的边界,而用餐氛围的营造则需要闭合的边界。
于是模糊这条透明的边界成为了这个餐厅设计的核心内容。透明的高大玻璃窗作为表现空间的主要道具,在其背后植入一道金属链幕帘,流动的金属链幕为巨大的玻璃表面笼罩了一层戏剧化的柔软特性。
厨房作为服务空间被一道墙隔断于餐厅的后部,通过一条水平长窗与“鱼缸”内部保持联系。作为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的分隔,墙的吧台一侧,被铜框架和玻璃组成的酒架包裹。
在“鱼缸”内部,沿着中心线浇筑的混凝土长桌和吧台,界定了用餐区域的空间序列。铜制大理石桌面的餐桌分布在4米长的混凝土餐桌的周围。
餐厅天花板上垂直地悬挂着的由铜框架和竹帘组合的灯光调节装置,悬挂在不同方向的竹帘组成的光线调节系统,维护了用餐氛围。
餐厅内家具使用绿色大理石,皮革,铜,以及混凝土制作。我们希望在整体环境中更精致的界定,突显材料本身的特质,并没有对材料进行过度处理,有时内部空间像包裹在礼物纸中,有时它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