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之眼,天津滨海图书馆
滨海图书馆是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建造的城市新型未来图书馆。其坐落于滨海文化中心(一期)的东侧,是滨海文化中心项目中与市民生活关系最紧密的公共建筑之一。滨海图书馆建筑面积总33700㎡,地上5层,地下1层,设计藏书量135万册,设置阅览席位1500个,具有国际一流的数字媒体阅检和实体书籍借阅功能。
欢迎来到“滨海之眼”
馆内的透明玻璃幕墙保证了面向城市公园的全景体验,而背后的球体空间“滨海之眼”宛如一只“眼睛”观察着我们所在的城市,既为图书馆公共空间塑造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空间焦点,同时也表现出天津滨海新区世界级的文化抱负。正像“眼睛”的功能一样,图书馆成为人们探究世界,世界认知滨海的新窗口。
天津滨海图书馆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总建筑师介绍:“在滨海文化中心城市设计阶段,我们的愿景是将图书馆的公共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将其作为不同功能区域开放、流动的载体,同时连接室内与室外,连接公园与长廊,成为滨海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系统的一个延伸。”
“由于城市设计的调整,眼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总建筑师说,“原来中标方案眼球的位置是在角部,朝向室外。后来跟MVRDV方面Winy Maas等建筑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双方达成了一致,将眼球移到了室内,并且两侧进行了封闭,使眼球成为了以书山为背景室内空间的核心。这个直径为21m的球体现在作为多功能球形演示厅使用。 球体表面为铝合金穿孔板,内侧安装LED点光源,内光外透,可实现全彩变化。”
书山
滨海图书馆的另一设计概念“书山”,是基于对信息时代图书馆模式的理解提出的。传统图书馆“藏、借、阅”之间的界限正随着阅览媒介的变化及大众对文化需求的普及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各功能之间的流动、交融。公共空间则是消融各功能分区的有效“溶剂”。图书馆的公共空间正逐步成为城市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系统的延伸。中庭“书山”正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下所产生的。它不仅联系各个功能区块,满足了基本的阅览功能,同时创造了一个承载多种活动类型的均质化公共空间,读者的各种行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下找到适合的场所。
设计中“书山”随着球的体积逐渐变化,而显现出梯田的形态。由于天花板的高度同样如等高线般变化,因此空间体验会更富有三维感——山坡的等高线决定了书架的位置。较平缓的山坡让人们逐级而上,形成东方美学中“登高望远,逐理求索”的意境。
光线是情感的主创造者,同时它以微妙的方式引人深思。赵春水总建筑师介绍,“ ‘书山’是服务于读者的重要空间,物理环境的舒适度是作为方案深化的主要参考条件。因此,在同天津建筑设计院刘景梁大师等专家共同研究后,决定在大厅顶部设计了直径18m的采光天井,并在‘书山’空间中设置了连续的照明灯带,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整体协调控制,‘书山’照明与球体成像效果相结合,满足装饰亮化、场景布置、主题渲染等多种需求。在符合阅览空间照度及照明均匀度要求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和在视觉、空间上与自然紧密对话的阅读体验。”
造山
天津滨海图书馆工程主持人田垠介绍说:“中庭“书山”也为结构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书山”空间承载了多种类型功能要求,相较于传统中庭空间其尺度相对较大。因此,图书馆在四层、五层采用54m x 60m跨度的空间桁架联系两侧功能区域,同时确保这部分功能并为下部“书山”空间创造连续无柱空间提供了结构基础。而“滨海之眼”则采用与上部主体结构脱离的双层球形网壳结构形式。”
这个项目的限时限额推进,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如何塑造一个符合行为尺度,并满足不同层面物理环境舒适度的‘书山’。 ”工程主持人田垠说,“基于多种类型阅览、交流行为的尺度分析,我们将‘书山’人员活动区的基本尺度定义为高度为480mm模数,宽度不小于900mm,踏步高度160mm。背板材质采用穿孔吸音板,在不影响‘书山’整体形态的情况下,解决了回声和混响时间过长的物理问题。”
“同时为了塑造室内外连续的整体意向,建筑立面金属格栅的模数也采用480mm的模数一一对应,可有效避免书籍受到阳光直射,同时尽可能使阅读空间获得自然采光,为营造绿色、节能的公共图书馆建筑提供了设计基础。”
“书山”空间采用地板送风及侧下送风,中部回风的空调形式;针对该空间进深较大的特点,深化设计中采用内外分区的空调系统,通过对该区域进行气流组织温度场模拟计算可以得出空调区域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可满足舒适度要求,给读者创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
关于评价
“最近‘滨海之眼’获得很多关注,中国主流媒体评价它是中国最美图书馆。会有更多人去使用它,感受全新的空间体验,这跟我们的初衷一样。我们希望创造充满生机活力、适应现代生活模式、更加面向未来的新型图书馆。这次是继天津图书馆(山本理显设计工场+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之后的再次实践,我们通过从城市设计到单体建筑的全过程设计模式,将设计观念从始至终加以落实执行。当然在这种复杂并持续的过程中会有些想法会有所变化,但设计师的全程介入是项目高完成度的有效保证。”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总建筑师说,“建筑师设想并建构空间,而空间则能引发大家的关注与思考。我们接受这些反馈,并不断地去探索新建筑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