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首先营造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建筑采用谦逊的态度处理体型,中部下凹、两翼起翘的笔架型建筑体量柔和地留出通化母亲山的山脊轮廓。“计白当黑”的手法使自然成为主角,让山体成为轴线的终点,从而最终令建筑和自然历史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人与空间”的互动是设计的另一重点,这是一种充满视觉激情的互动美。多折面的建筑完整而富于力度,实体、虚体穿插的晶体造型又宛如刚被开采出的璞玉。以通化当地的满族特色剪纸为母题的镂刻金属外立面以一种文化通感的方式、用迷幻的光影震撼地感染每一个来访者。
通过空间的演绎,设计最终落脚到“人与文化”的互动。室内流动空间中盘旋上升的坡道被定义为时空隧道,成为多种空间和文化体验的线索,串接了自然、历史、科技三组主要常年展厅。“自然、激情、发现”这就是这座建筑给予人们的关于文化体验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