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民宿,也是一个教村民怎么做民宿的学校。坐落在祝家甸古窑文化馆的对面,两者之间的水湾就是当年砖厂烧完砖装船运走的港湾。
在砖厂二层,有很多的方窗洞,从那里看过来就是这边,我们希望那些窗洞都能成为一个个画框,看到的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象。于是我们将中间的水湾当做水乡的小河,设计了水埠头,亲水平台,还有我们队江南记忆中的房子的样子:乌黑的屋顶,白色的墙面,墙上的窗以及窗里面的生活……
之所以是学校,我们想告诉村民房子可以用现代的技术材料也可以做得很传统,很舒适。为了让施工更有可能性,我们邀请了台湾的谢英俊老师最为结构设计师,采用了操作安装方便的轻钢框架结构。邀请了乡伴的朱胜萱老师一起来经营运作,希望将莫干山的成功经验带到这里,我们还邀请了无界工作室谢晓英老师作为乡野景观的设计师,来装扮我们的小房子。
也因为如此,这个项目成了一个方方面面专家汇集的示范现场,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这里的美,去了解在村子那边的金砖文化和古窑遗迹。
民宿的中间是一条小街,通过这条小街我们想把访客带到乡村里去,小街边一边是小型商业等公共空间,一边是“一家一户”的院落,正所谓“墙里秋千墙外道”的美好意境。
墙里的院子共有四座,每三个客房可以共享一座,客人可以分房而居,亦可以包下一间小院,享受江南水岸的宁静与清新。每个院子里有一个公共小客厅,可以用来接待亲友,小聚盘桓。
为了降低屋面的自重,我们定制了铝锰合金的金属瓦;为了保持生态,我们采用了草泥外墙作为一层外墙,竹木板墙作为二层外墙,这些方法在于教会村民如何去建造一座轻的,对自然环境无害的建筑。
无论是在长白荡的对面,还是在村里的公交车站,整个建筑群都提供了高低错落的景象,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用最新的技术表达对江南传统的理解,在这个山水画境中,我们不忘在北边点上一笔草亭,在院中落墨几块奇石,在小径勾勒几笔竹林……让人们置身于画中。
在这样一座有码头、有院子、有小街的民宿里,我们尽量地还原江南原本的生活,强调水乡文化的意境和诗意,用以引导村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加尊重本土的文化与传统。教会村民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建造属于自己文化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