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1528343756)
.jpg?1528343708)
来自建筑师。1933年,台湾首座现代钢骨钢筋混凝土车站--嘉义火车站完工,当时未有站前广场,随都市交通发展与转运需求,广场在1950年后才逐渐成形,成为这座小城的空间起点。过去50年,历经多次局部调整,广场内部各类车辆壅塞,混乱而缺乏城市感。
.jpg?1528343496)

.jpg?1528343675)
2016年,市政府计画作全面性的改造,我们试着在广场的内与外创造一处人-车平衡的场域,让火车站广场成为开敞的、具活力的、属于当下的日常剧场。
.jpg?1528343740)
广场汇集机车、小客车、计程车与公车4种车辆,各有不同的尺度与流动性,透过重新梳理交通物件的流动,配置出占据最小空间、流动顺畅且形成新秩序的道路系统,人行区域也得以延展。
.jpg?1528343534)
依顺人的行走动线,于三处等待区设置顺应路形的曲线候车棚,提供遮阳与遮雨功能,并利用尺度、形状、轻重与构造的表达,创造新的停留、等待与行走空间经验。

候车棚如浮云般,低空服贴地漂浮着,远看成为纤细的水平线,让车站古迹本体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焦点,站前广场有了主要重心。阳光并赋予棚下曲线光影,让人的行走、运动与停留有了韵律。无论站或坐,人们在开放的构造体下,重新感受这个城市。
.jpg?152834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