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 Plaza Biblioteca Sur "项目的初衷是实现市政府提出的改善民生的目标,包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多地发挥社区作用,以及通过加入教育、娱乐和文化部分让项目功能更加多元化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八年之久。虽然接手项目的市长已经换了好几任,但项目的精神并没有受到当权者更换的影响,依旧保持其连续性。项目一直在朝越来越好的方向有力推进,并根据民众需求而不断完善。这种有利局面同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
即使是现在,在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完成度的情况下,在图书馆全面运作的过程中,建筑师依然在不断收集使用者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居民所需。当地居民对于社区活动十分热情,并渴望参与到更多促进交流的活动中来,这种社区体验是丰富、积极和充满活力的。
植入公共空间
在利马( Lima )的住宅城市化进程中,规范要求将一定比例的公共空间用于教育和文化。就像是该项目面临的情况一样,这些公共空间一般处于大面积的空置荒废状态的地块内,最常见的是设置在住宅街区附近的荒地里。这就是为什么该项目位于公园的附近,或者说是位于” EI cascajal “中心区块的”肺部“。
这一片区的住宅密度很高,是按照典型的生长模式发展的住宅区。按照用地规划建设的住宅,与居民自发的加建扩建穿插融合,形成了当地的住宅特色,也反映了社区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
项目的长轴与一侧的公园长轴保持平行。除了被周边各种住宅建筑包围以外,项目还与两个学校相邻。这样的格局形成了以中央公园为中心的文化核心区。因此,建筑师想要在此植入一个强大的核心。这个核心要有一种正式感和威严感,但并不是一个纪念物,而是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在具体功能方面,建筑师希望它是兼容的;在建筑形体方面,建筑师希望它是简洁的。
这样一个现代建筑仿佛具有某种永恒性,它将当地居民在一起参与的活动,共享的时光,经历的奋斗,都凝结和封存在一栋建筑之中。建筑师在场地设计时把基地西侧区域划拨为停车场,将公园、图书馆及西侧广场留给行人,希望这种步行空间能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体验。
设计概念
基地可以视为两个成90度角拼合起来的矩形地块。项目位于其中较为狭长的矩形之中,与南侧公园的人行道平行。这样的选址可以让建筑获得最佳的采光条件和最有利的景观视野。暴露在外的混凝土柱沿着建筑体量的长轴一路延伸,柱子的间距与阅览室桌子的宽度相匹配。建筑体量可以看作是柱和窗的间隔排布,而不再有墙的概念。
柱之“实”,与窗之“虚”,共同创造出建筑立面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营造出建筑永恒而坚固的形象特征。这种立面造型好似一排书架上的书,一本一本紧密排列。中部有两本“不听话”的书倾斜着倚靠着两侧的书列,打破了井然的秩序。
建筑师巧妙地将这个倾斜的位置设为图书馆的入口。混凝土建筑的两个山墙面端头分别插入原生木材贴面的体块,让建筑外观显得更加温暖。这两个体块的开窗很有特点,可以为内部空间提供丰富的光影效果。
竖向的突出的混凝土柱,由横向的三条混凝土线脚串联起来。这样的结构体系形成了灵活而开放的室内空间。内部空间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的配合十分完美。透过垂直落地窗照射进来的一道道光线形成美妙的韵律感,在一天之中不断地变化着。室内的阅读行为和空间体验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如何在室内感知自然,以及如何在室外欣赏建筑,这种内与外的相互反转对于建筑师而言极为重要。
建筑师认为,所谓的“景观”绝不仅仅是种植植被和景观小品那么简单。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看,该项目的“景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公园景观”带给人们的安宁祥和的感受;另一个方面是富有当地特色的“住宅区景观”。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割裂开来的。项目希望对这两者进行联系和重叠,营造出一种更加包容的氛围。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社区居民与新建图书馆,与公园,甚至是与周边其他的公共空间设施的联系。
色彩与材质
项目很好地体现了材质本身的属性,色彩搭配可以用“高级”来形容。清晰而温和的形象烘托了从室内到室外的色彩变化与过渡,给人一种有景深的动感。反之,这种从室外到室内的退晕般的色彩层次也让建筑的主体形象更加丰满和清晰。这种色彩和材质的处理方式让建筑仿佛具有了生命力。
建筑体量与地面的关系处理也独具匠心。建筑师围绕着主建筑体量设计了一周“外围链”,包括主入口的坡道设计和带有嫩粉色底座的绿化带。这一周“外围链”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场地的高差问题,同时降低建筑体量的厚重感,使其仿佛摆脱了重力的制约。
翻译:许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