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一个住宅回应场地的局促性?场地面积小,三侧被墙体围合,仅有临街的北立面。项目的出发点便是基于这些已知的前提,去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首先,项目开始于与传统进行对话,希望建造一个带有现代风格内庭院的住宅。这种住宅类型的中心理念是允许室外空间和光线通过庭院过渡渗透到室内,给人一种多变丰富的视觉感,与建筑原本紧凑的占地面积形成对比。在材料的选择上,将混凝土芦苇杆搭配自然光,呈现出庭院现代与自然融合的意境。
想像将房屋“种”在场地内,它像“树木一样生长变大”纵向衍生出更多的建筑面积,在它的“躯干”里主要包括两部分独立运转的功能系统。
一部分是“躯干上部”的住房系统,包括二层,三层和四层。内庭院和楼梯是贯穿整个空间的主角。内部空间的多处留白,使其在面对街道不失私密性的前提下,生成了多孔感的立面,使光线渗透。楼梯极具雕塑感,像强有力的“脊椎”一样将不同性质的空间串联起来。因此,在空间上和视觉感知上,内庭院和楼梯将整个房屋连接起来。
另一部分作为“躯干下部”的系统,包括建筑的首层和地下一层,由于都是阴影或半阴影空间,更适合作为房屋的储藏室,也可以是入口门厅或者会客厅。由于光线在空间所占比重的不同使这两部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房屋使生活在“躯干”上部的和下部的人完全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好比上下两个虽然堆叠却又独立的空间,给了居住者可以在上部享受内庭院的美好,客人在下部像当地人一样体验洞穴房子的机会。
从经济效益来看,建筑师在场地面积仅85平房米的场地里完成了上下“两个房屋”的建造,这个在项目之初看起来是劣势的问题被巧妙的转化成建筑的一个特色。
空间里承载着真实的对比和冲突。承重墙结构分割产生了房屋内主要的空间,与这种坚硬的实墙产生对比的,是将给人在视觉上带来柔软感的芦苇杆以栅格状的形式辅助用在外立面的开口上,或以假天花板的形式被用在在室内某些空间里。然后,室内地面材料是看起来比较高级的木地板。一些裸露的混凝土,也与木材和芦苇杆形成对比。当光束从天窗照射进室内的时候,光影斑驳下,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原本的冲突感被消融,变得和谐。
阳光下,透过材料的选择,让 Guarnón 之家成为一个拥有舒适空间且温暖美好的家。
翻译:李凌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