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位于重庆城口沿河乡北坡村,北坡村是秦巴山区中一个典型依水而建的小村落,北坡桥曾是进村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新修的公路开通后,北坡桥的功能被取代,便闲置了。
作为对乡村这一广义场地的回应,建筑师们确立了模块化的建造策略。预制模块使得构件的精确度提高,施工难度降低,压缩了建筑师现场指导次数,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预制构件也大大缩短了现场作业的时间,在近年来人工费逐年增长的趋势下,降低了施工成本。最终项目花了43天完成,其中场地清理准备用时5天,材料采购及构件加工用时30天,现场组装用时2天。总工程费35万,其中人工费11万。
在勘察了现状之后,建筑师们决定以“轻”质介入的方式。单元模块,“伞下的座椅“,回应最基本的遮阳避雨和休憩的需求。选择向上翻转的伞面,是因其较于传统下沉的坡顶与桥面围合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拥有更开放的视角和轻盈的姿态。
向内聚拢“斗”状的屋面,收集着民间象征财富的雨水,雨水沿着中心的雨链,流入石块,下渗到排水系统中。
现有的北坡石桥是由村民众筹共建而成,作为共建传统的延续,最终形态是由六个独立的单元模块,组成一个连续的屋面。
材料的主题是当地的“白夹竹”。考虑到耐久性等因素,并不拘泥于竹材,通过不同的材质去表达“竹”的性质(bamboo-ness),纵向生长出:竹材纹理的混凝土座椅,与竹材尺寸相近的钢管,一字排开的竹竿和保护着竹材的钢板。不同材料之间的缝隙强调了建造逻辑,缝隙处的灯光使沉重的混凝土座椅与原桥面分离开,传达克制理性的介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