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黄河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和繁荣的摇篮。黄河不仅是中国的一条大河,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肩负重任(积淀)、适应(其河道变化)和毅力(奔流不息)。
战略愿景
我们的工作旨在沿黄河济南市域段,183千米的范围,打造国家湿地公园框架性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成果,本规划所形成的探讨,描绘的愿景,制定的政策规定及合作关系,将共同:“为济南市及她的市民打造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这座基于济南清泉、名山、明湖文化基础上的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这座城市最伟大的公共财富。 植物,动物,溪流,水网和黄河主河道,将在未来构成这一尺度宏大的生态系统。这一“大尺度景观”将突破传统行政边界,展现出对区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长远领导力。通过这座为全民打造的国家湿地公园,济南将成为沿黄河城市群的领头羊。
济南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激励世界的宣言。它推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实现对中国最重要自然财富的伟大畅想。
规划重新展望了济南与中国母亲河的关系,让城市拥抱黄河。健康的生态系统、自信的黄河文化、市民的参与和互动,及依托黄河发展的强大经济将共同塑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SOM从国家、流域、区域、济南等多个尺度上建立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愿景,研究重点关注黄河在济南市域的183公里河段、30公里核心示范段及鹊华秋色园(一期公园)三个尺度。
183公里生态景观带:济南国家湿地公园
我们设想黄河在济南内的183公里河段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提供连续的公园体验。
规划注重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广阔的步道系统,联系黄河两岸为数众多的文化节点,打开通向“中国母亲河”历史故事的大门。
以《鹊华秋色图》为灵感的鹊华秋色园在其最高点提供南望泰山的视野,成为联系济南伟大历史和宏伟未来的精神桥梁。至此,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也在空间与精神上,将泰山和黄河这两大中国重要的文化元素连接起来。
全方位的公园活动贯穿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多样的景观节点,构建游人可达的具有森林、草甸和多样化湿地的黄河河滩。旅游公交主干线沿着黄河两岸景观路前行,换乘站点与城市快速公交和地铁提供便利交通,使黄河重新成为一条能够令人亲近的河流。
30公里核心示范段:流动的中央公园
伴随济南的北跨,30公里的黄河将成为济南流动的中央公园,联系黄河北岸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及南岸的现状济南城区。
规划通过一系列扩大或者新增湿地,连接鹊山与华山,重现鹊华秋色图中的山水相连烟雨朦胧的意境。
对于30公里示范段进行生态界定,分为严格保护的黄河河道保护带、河滩生态修复带、大堤提升改造带与堤外城市连接带。每一个片区对于防洪、生态修复与涵养、城市活动与农业生产等有不同的策略与强度控制。
黄河在济南是地上悬河,黄河大堤首先保证防洪工程体系的功能要求,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憩活动平台的同时,提供便捷的公交和慢行联系,成为公众可达的大堤公园。
规划将增加整个片区的农业和生态多样性,引入自然演替森林、旅游农田,并引进杂交黄河大米试验田提高农业产量。
4平方公里一期公园:鹊华秋色园
作为先行区与黄河之间的门户,尊重现状、强调郊野的鹊华秋色园将成为联系济南与黄河及其历史与未来的一座桥梁。
鹊华秋色园将现状的黄河大堤转化为一座自然公园,同时根据场地特色设置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都市门户公园以及文化农业园。
大堤森林公园与北部门户轴线的交点作为乐水广场,能够看到丰富的滩区农业、黄河,并且远眺华山。
大堤上的望岳丘可以遥望黄河,并在文化传承上将黄河和泰山联系起来。容纳的艺术家作品将展示象征中华精神的黄河与泰山文明。
规划在不扩大现有村庄规模的前提下,将保留着黄河滩区生态面貌的冯塘村修缮改造成为一座集文旅休闲和创意农业于一身的农业主题公园。同时在毗邻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都市阳台中引入了了都市农园的概念,将社区开发与示范农田景观联系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黄河湿地公园将黄河水引入滩区,经过一系列净化形成生态湿地,同时将现有单一的林地修复成为自然演替的多样化森林系统,为游客提供亲近黄河生态的机会。
本规划将成为实现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一宏伟愿景的开端,帮助建立起一个济南黄河流域的管理中心,为济南市及它的市民打造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这座基于济南清泉、名山、明湖文化基础上的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这座城市最伟大的公共财富。我们通过携手合作修复、改造、重建黄河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共同创造一个拥抱母亲河的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