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富有体验感、场所感的情景式校园,将成为青春美好岁月的载体,其中生动、非常的场所与体验,将伴随学生和老师的一生,在很多时候给他们回忆、勇气和力量。源于此,我们设计了自然、开放、丰富的校园核心——“活力之丘”与“知识方圈”,它将承担起百年效实的教育理想与文脉传承,同时还是新时代里对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与探索。
活力之丘
校园的核心——“活力之丘”是从大地生长而出的校园主体,以自然起伏的草坡形态将师生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包容其中。突破了传统校园的规整与乏味,带来了生动、非常的场所体验。
它由高差5.5米的地面漫步广场与下沉露天舞台组成,一座可容纳300人的户外观演台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周围建筑出挑的多个观景露台以广场为中心偏转,在下沉舞台区域形成了视线与空间的高度向心性与仪式感。这里将容纳开学仪式、校园演出,毕业照拍摄等重大活动,是承载校园集体记忆的重要场所。
校园公共功能如图书馆、剧场、体育馆、校史馆、食堂、艺术活动室等散布于活力之丘下,环绕中心广场串联起环形空间序列。活力之丘屋面采用的反梁结构形成视觉上连续的平整顶部,扩展了架空空间的整体感与延展性,并在宁波湿润多雨的气候中保证了全天候的使用。
多层次的活力之丘让校园从平坦变得层次丰富,其与周边建筑又碰撞出了空间的巨大活力。它向西穿插进教学楼底层,在浅水环绕中凝固成的自然形态的图书馆。向东坡向运动场形成绿地看台,屋面上的活动与操场里的运动产生在这里产生了互动。它向北蔓延过二层食堂的顶部,形成隆起的大草坡,学生可以坐在其上俯瞰活力之丘的全景,其上点缀的采光天窗则为体量巨大的食堂带来明亮的室内光线;它向南爬上体育馆的东侧墙面,以攀岩墙的姿态直攀向天空。
知识方圈
新校区采用国际化教育模式,课堂、图书馆之外的校园空间也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知识方圈”的设计由此而来,它是由南北教学楼中两座不同高度的中庭及相互连通的宽敞走廊所组成的空间。教学楼中庭的台阶、屋面的空中庭院、建筑四周的室外平台,屋面采光天窗等设计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建筑空间趣味的同时,促进了楼层间的互动并激活周边功能区域,教与学将在空间上和行为上蔓延至及建筑的每个角落。
知识方圈构建了一个主动学习型的教学巨构,它被设计成紧凑、集约的正方体。两栋教学楼以院落为中心呈回字形布局,首层架空及局部内凹的操作,让教学方块轻盈的漂浮在活力之丘上。其中同质化的教学与实验单元集中组合布置,缩短了教室之间的步行距离,与走班制的国际化教学体系对动线效率的要求相契合。模块化的平面布局与规整的柱网保证了教学空间的灵活,为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预留可变性和适应性。
效实之名,源于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中“物竞天择,效实储能”,校园空间正是储能与效实的载体。我们创造的“活力之丘”与“知识方圈”,用鲜明的空间形态与场所特征创造出生动丰富、富有体验感的情景式校园,这里将赋予每一位效实学子掌握未知的能力和探索世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