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 427 m²
- 项目年份: 2018
-
摄影师:CreatAR Images, 吴清山
-
厂家: Appleton Special Glass (Taicang ), Shanghai Xum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Taibo Kunshan Glass
东岸“望江驿”是位于上海黄浦江贯通工程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内的一系列服务驿站,22个驿站分布在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整个东岸贯通带里,每公里一个沿江排布,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空间和公共卫生间。该项目源于我们2017年9月在陆家嘴北滨江完成的第一个望江驿,及2017年12月在前滩休闲公园完成的第二个望江驿的改造设计。
2018年浦东新区推动望江驿成为东岸贯通的标准配套设施。作为应急工程的前两个望江驿从设计到完工分别都只有1个半月左右的周期,后20个望江驿的总设计施工周期更是仅有2个月时间,以常规设计及建造程序几乎无法完成。为了平衡极短工期和我们对于完成品质、空间体验的最大诉求的矛盾,我们设计了一个标准统一的建筑形制,并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形特征,归纳了数种有差异的落地类型,在基础结构形式和场地标高关系上各不相同。
建造上采用以胶合木结构为主的钢木混合体系来实现质量可控的超快速建造。我们利用当代施工企业在施工组织、结构优化及细节处理上具有的自我协调能力,通过设计与施工的高度整合和合理切分,来达成极短工期内空间品质及综合效应的最大化。
两岸贯通以还江于民为宗旨,体现出城市的开放姿态和人性关怀。沿江漫步道、跑步道和骑行道的三道贯通,通过路径系统将滨江开放空间串联起来,形成沿江展开的空间引导,同时通过一系列向城市内部延伸的空间脉络形成垂直于江的空间引导。线性的贯通“运动”空间增加了事件发生和公众互动的可能性,而22个点状的望江驿则为其补充了“停留”的休憩空间。望江驿作为贯通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城市基础设施,摆脱了基础设施曾经隐匿、冷峻、严肃的形象,通过与景观、地形的多维整合,形成了日常、自主、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浦江贯通的场所体验。
这一系列位于上海中心最具有公共性的滨江空间的微小驿站给了我们机会来探讨建筑与风景的关系,以及微观场地与宏观公共空间及城市标志物的关系。我们希望驿站在以平易近人的氛围为市民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更能够强化场地自身的特性,从而让建筑有机会成为风景的放大器。“望江驿”这一命名正凸显了驿站的双重述求。
每一个望江驿都由两部分构成:一侧是相对封闭的公共卫生间,另一侧是布置有信息导览和发布、阅读书架等服务设施的开放通透的公共休息室。两部分的左右分布原则首先是考虑驿站所处局部场地中保证休息室的开放性与面江视线的最大化,其次是在宏观尺度上考虑休息室的对外视线对于小陆家嘴中心区的关照。这两部分之间是一条穿越建筑的有顶通廊,连接背江一侧的骑行道和面江一侧的跑步道和漫步道,其中布置有自动售卖机、储物柜、冷热直饮水、共享雨伞机等便民设施。而整个沿江一侧包括休息室的侧面都是深广的檐下平台空间,靠墙设有通长的坐凳供市民小坐,无形中放大了市民的观江休憩空间。
驿站简洁方正的平面轮廓和相对复杂的半螺旋直纹曲面单向檩条木结构仿铜铝镁锰板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临江侧看,驿站像是一个微微架空在场地上的出檐深远、屋顶轻盈起翘的大凉亭。反坡屋檐下呈伞状放射形布置的木檩条成为整个休息室内外的视觉焦点。
檩条汇聚处自然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天窗,一半在休息室内,一半在通廊上,将幽暗的屋顶深处照亮,强化了空间的进深感。从背江面看,驿站的屋顶被分为高低不同、但都向内倾斜的左右两半,特别在正中靠近通廊的休息室屋顶被压到接近视平线的最低点;这种特意压低的尺度加强了背江面的进入感,将人由居中的通廊引向江景。
我们希望建成后的望江驿能够形成对公众的身体性引导和对空间自由使用的鼓励。人们可以随着三角天窗光亮的指引,穿过低矮亲切的通廊走向江岸,屋顶在配合身体的运动渐次升高,通廊尽端外的江景在视野中缓缓显现,冲破高敞的屋檐;来到望江檐廊上豁然开朗中视线向下,江面在粼粼波光中水平向展开,与江边或散步或奔跑的人影共同构成流动的风景。
两侧身后廊下的长凳会吸引人们安坐下来,悠闲地观赏江景。隔着闪烁的江面,对岸的城市或隐在眼前的树从之后,或在人们面前水平展开,有一种特别的宁静之感。当然,当人们走下檐廊,下到漫步道或亲水平台,在那里,浦江两岸壮丽的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