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幼儿园的前身是宝山区宝菊路上一栋废弃的社区服务中心,紧邻一所幼儿园和实验中学,外围是大量的城郊住宅。社区服务中心的外部形象颇为平凡,内部空间也中规中矩,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建筑。而这样一栋普通甚至略显沉闷的建筑,要被改造成为一所活泼、富有生机的幼儿园。
新幼儿园需要依照使用方的需求对原有办公建筑进行清理和重新分割。一方面,平面布局要尽量紧凑,以满足使用方对于教室数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项目紧张的时间进度,方案要尽可能地避免对原有结构做大的调整以及繁杂的装饰。综合考量后,设计师从剖面入手,希望利用一种特殊形式的天花来塑造新的空间体验。
设计将天花分为吊顶区和非吊顶区两种,在同一空间中形成了不一样的尺度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吊顶区低矮的空间适合单独玩耍游戏;而非吊顶区的高空间营造了公共的氛围,可让老师和孩子围坐其下展开活动。这些高低宽窄不一的改变使原本中性的空间变得活泼有趣,富有节奏和张力。
吊顶布置在高低变化的逻辑控制之下,同时根据原有建筑条件、设备管线的布置、内部空间的使用逻辑等进行局部调整,以达到角角落落的贴切。教室朝向走道的隔墙与吊顶区相接,2.2m以上完全开放,而非吊顶区凸起形成“触角”,教室仿佛一个个“小房子”,让人在室内走廊中忽有一种身处“室外”的错觉。
设计针对原有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色彩调整,以相同色相不同明度的颜色色块在立面上拼绘,突破了原有立面分层的构图原则。傍晚时分灯光亮起,立面上便可清晰地看到三种尺度的叠加。色块的元素延伸到室外活动场地,划分出了游戏活动区域,同时新建了一条风雨连廊,探入周边景观,将原本孤立的建筑体量与环境咬合在一起。
在欧莱幼儿园的项目中,由于特殊的“吊顶”形式,结构专业自然也参与到了设计之中,这也是因为建筑师期望以一种对于既有建筑空间层面的调整,而非单纯“装修”的方式来进行改造工作。这与事务所长期的思考有关,阿科米星多年来一直关注日常的城市建筑,这既是他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也是他们运用设计方法、建筑技术去实践的对象。对于普通的建筑的新的改造使用工作,不管是将其视为“中性的既有空间”,还是用轻或者重的方式去调整利用,都会根据不同的具体的使用对象去做出灵活的策略与决定。当然,建筑师也清楚地明白,他们所作的只是这个房子生命中的一段使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