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师。在一块仅有6.5×25m大的狭窄坡地上,3个功能区被容纳进阶梯和种植箱一般,从场地的最低点延展到最高点的人工景观中。两座 loft 公寓作为客房,而在最高处一座两层的住宅则是主人的住所。不友好的30度地形使得面向坡地两侧道路的立面之间有着超过10米的高差,这成为了驱动场地设计的动力,使得建筑体量如何实现功能并彼此互动成为了设计的主题。
通过采用梯田的策略,建筑体量的安排使得每个体量的屋顶同时也是上层体量的阳台,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私人阳台。业主希望这座度假小屋不仅可以供私人使用,还可以将下方从下面道路进入的两个分离的客房作为 BnB 公寓外租。考虑到这一地区之前建成的其他房屋大部分未对地形进行处理,采取与其他出租房屋差异化的设计势在必行,相较之下满足其功能需求则是锦上添花的部分。这里,地形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
场地位于一个部分被高密度居民区围绕的居住组团之中,这些居民区同样坐落在坡地之上,并具有在小巷间穿行的独特流线特征;因此在场地设计中营造相似空间体验,产生从景观的一端向另一端穿行的特殊感受可能会十分有趣。一般来说在狭窄场地上的建筑会让功能空间的占地面积尽可能大;但在这里,尽管场地宽度只有6.5米,场地设计采取了将功能空间最小化的相反策略,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串联起三座相互独立的住宅,由巷道和外部建筑组成的室外流线。
这样的设计产生了进入这些小屋的过程中的独特互动,是与周边区域的密集居民区和万隆地区任何其他典型的坡地聚落的巷弄之中相同的互动体验。不同的是,这里的互动发生在仅有200平方米的小小场地中。在建筑体量之间引入室外的空间体验事实上不仅丰富了内部的空间感受,更仿佛拓宽了场地的狭窄宽度,因为这种巷道和景观通常在大面积的场地中才有实现的可能。
翻译:詹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