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记忆装置是一个放在蛇口影剧院广场的时间装置,蛇口街道办作为项目的业主,要求对原有的两道浮雕景墙进行改造,希望利用它来重新激活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
老化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四十多年来,深圳的改革与发展成果为全世界所瞩目。在深圳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本土村落逐渐被淹没、变成钢筋水泥的丛林,甚至最终消失无踪。
深圳的蛇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这1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缩影。经过四十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蛇口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人口密集的海滨中心城区,与此同时,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开始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和不足的情况。
影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
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蛇口影剧院广场,作为最重要的街区文体广场,一直是蛇口居民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广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街道越来越拥挤,广场已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公共空间使用需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市飞速的发展起来。此时,蛇口的海岸线也因填海造陆不断外扩,蛇口原本的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逝,传统村落文化和景观也随其逐渐消逝。
设计概念
不同于传统文化墙的被动接受方式,蛇口记忆墙的影像盒子通过文字和影像,留住逐渐被冲淡的蛇口本土文化记忆,并尝试以“好奇与窥探”的方式,让路人不经意间进行主动的探索,寻得这份属于蛇口的记忆。
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考原点,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海岸变迁图、时间刻度线、蛇口记忆墙三部分。
海岸变迁图,墙面通过渐变孔径的冲孔板描绘出1980年到2010年深圳海岸线的变迁。而在夜间灯光透过穿孔板,点亮海岸线变迁的肌理。
时间刻度线,地面建立起时间的刻度线,一个刻度单位代表一年,将蛇口海岸变迁图和蛇口记忆墙连接起来,为路人提供了不经意的故事线索。
蛇口记忆墙,通过将文字和旧照片影像盒子嵌入墙体,利用略微外凸于墙体的影像盒子,让路人可以主动探索蛇口的历史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