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打拼,回乡建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这类房子,大多成了在乡里炫耀成就的空舍。刚接到设计委托,金丰略显迟疑,“好业主难遇”他感慨道。营造私宅,设计师与业主的观念能够达成一致非常重要。时下乡建如火如荼,此前接到过很多类似的委托,最终都因双方的各持己见而放弃。而这次似乎和以往不同,初次接触业主的观念认知就与设计团队高度契合。这是一栋真正要“住”的房子,业主过去在广深打拼多年,但对家乡和田园生活的强烈向往,让她毅然选择回乡常住。几轮沟通后,金丰决定前往江西勘察场地。
项目场地位于赣南山间的村落边缘,满眼的绿色使金丰看到周围环境的那一刻起,就决定接下这个案子。背靠山林,静怡安宁。站在场地中央,山林树影斑驳,一座独守山麓的静谧白屋在设计师的脑中浮现。
这座在山脚下的白房子,显然与当地其他乡建格格不入。新民居要与当地风貌高度附和吗?这常常是设计师会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在金丰这里,他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业主的环境需求。传统民居形式以堂屋为空间中心,虽有其优势,但在这里的人们,却早已习惯现代的生活方式了。况且真要构筑传统庭院,某种程度上已成“奢侈梦想”。在有限的预算和建筑面积之内,设计师需要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在与业主充分沟通后,他决定既不崇洋、亦不复古,从功能出发,以简单的几何体块构建空间。,
“居住空间是跟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的,你不可能回避你已经是一个现代人的事实”。谈及设计金丰说。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这座白色房子,也反应了业主的现代生活理念。
功能至上,关心业主需求,以实用为前提是设计师不变的坚持。设计团队根据业主一家的生活习惯,在首层将餐厅作为入户后的空间中心,与西侧配备了储藏间的大厨房一起,成为业主展示厨艺的完美“舞台”。过去常有“设计后的家改变业主生活”的论调,但金丰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设计应该最大程度的优化业主已有的生活习惯,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改造别人的英雄。即便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谈及自己年轻时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时,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最需要感谢的是业主夫妇决定住在那里的勇气”。
在设计中考虑业主的生活习惯、关注工程预算、跟踪设计落地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为期一年半的建造过程中,金丰与设计团队从实地勘察、平整土地、庭院布局、结构施工直到内装陈设、细部优化全程跟踪指导。在施工阶段,选材均来自当地,施工人员多为村里赋闲在家的农民工,给方案施工落地提出了很多挑战。早年建筑结构出身的金丰,在现场有极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把控能力也很强。但即使如此,对于指导乡下的“草台班子”施工,也是大费心力。从防水保温到管线排布,结结实实的给当地工人们上了一课。质朴高效的设计理念,注重设计落地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使项目得以完整呈现。
“从业20年,每个项目对我来说都会当成第一个项目一样去做....没有预算的项目,其实才是最难做的项目。”在金丰看来,设计不仅仅是建房装修,深入的参与、以建筑的整体思维把控风格、功能、预算的平衡,才更能体现出设计的真正价值。设计须有当代性,更要有前瞻性。从业多年、南征北战,金丰发现许多乡村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没有统一的垃圾和粪便处理设施,随意的污水排放与垃圾丢弃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村里的水源。”
“乡建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个人生活而忽视环境,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设计应当对自然有一份责任。”金丰说。为此,在设计之初,金丰就考虑了房屋整体的化粪池及垃圾发酵系统。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乡村生活的排污问题,发酵池产生的肥料,还可反哺家中菜园。这样的系统规划,在当地并不多见,金丰积极的说服了业主,最终完成这套系统后,项目使用的便利性被大大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共生。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了未来乡村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这与项目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和。实用宜居、控制造价、保持环境,是金丰对乡建的认识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