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屋龄超过一甲子,没有传统三合院左右对称的「护龙」形式,反映前屋主视经济能力逐步加盖的庶民作风。基地毗邻屏东火车站,因开发时间早加上地方人口老化,周遭兼有透天厝、铁皮屋与三合院,站上顶楼即可从建筑形制发觉时代过渡的轨迹。初接手时,屋顶坍塌犹如废墟,我们在断垣残壁间思考如何在不改变既有房间跟墙体格局下,「顺应」设计出符合当代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沟通内外关系,将屋顶换成铁灰哑光日本瓦,天花板采用厚实的黄桧,搭配局部细竹区块,让天窗流露休闲感。
再打开连结后巷的墙壁,规划后半部空间为厕所,此举可导入舒适的光线,配置管路时也不致影响房屋结构。
厨房墙壁则改成玻璃,打破传统灶房保守封闭型态,使视线能延续至客厅与庭院。
所有过道与开窗皆保留原始的方、圆、菱形造型,嵌入费时两年陆续搜集的复古花玻璃。
不堪用的铁窗也抱持爱惜旧物心态,裁切重组成为二楼露台栏杆,传承古雅的窗花纹路美感;地板原有的洗石子与壁面的老花砖,皆仿照传统工法重新打蜡抛磨,即使是地板高低差、门高、门槛设定,一概遵循「还原、恢复、赋予新机能」之原则。
家具家饰混搭40~80年代的台湾与欧洲设计,这些古朴的旧物是我们长时间从各地搜罗而来,有木头圆凳、中药柜、藤编卷帘、印度灯具、德国显微镜等。
此外,也刻意在客厅保留新旧砖,对比三个年代的红砖色泽;用桧木、水泥、磨石子,在天地墙玩味材质的粗朴韵味。
空间与人的信念与情感息息相关,好室设计挑战在都市化世代辟筑现代三合院,树屋溜滑梯旁还有我们为孩子种植的新树,期许可以和家人、环境一起成长,树立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