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位于长三角地区一个代表性小城镇浙江海盐于城镇的中心地段。现将80年代建造的1号与2号粮仓保留改造为城市客厅,主要功能包括民俗文化展示馆、城乡建设展示以及多功能大厅。
悠悠乡愁 记忆原点
吕冢塘边的粮站是小镇的一个标志性的乡愁记忆。因此记忆的保留与重构是第一位的,空间的改造以及功能策划均围绕着乡愁记忆的要素与主题来展开。
最大程度保留在场的既有粮站印记与设施,再利用多功能厅拓展为粮仓主题展览,再现典型粮站场景;植入更为广泛的乡愁记忆,如1号馆的地方民俗文化展示馆,2号馆的城乡建设展示馆;并延伸到室外场地的水乡文化记忆展示。
流动空间 交往节点
改造前粮仓是小镇中心区一个封闭的场所。为了创造一个有活力的节点空间,根据空间句法分析,将整个空间重新组构,分解成一系列微空间,来支持各类节目和非正式活动;并由一个连续性、表面涂色的纽带串联。
通过上下包裹、左右围合、前后呼应等造型手法将新与旧、此与彼、记忆与想象嫁接在一起;同时纽带本身包容各种潜在的功能,包括展陈、非正式的休息座椅、小舞台、走道、采光等。
适宜技术 修缮支点
由于小镇财力、当地施工水平有限,探索了小规模、低成本、适宜技术的绿色改造模式,在技术上克服了三个难点。
第一,新加植入的结构采用了相对独立的轻钢结构,钢结构柱子基础采用悬挑或者与老墙体基础脱,避免影响既有结构基础。新加楼板与老建筑墙体完全脱开,避免破坏原有墙体结构。
第二,由于净高有限,充分原建筑内部借用屋架结构间的空隙,灵活植入夹层空间,进而保证夹层的展示高度以及通行高度。
第三,由于原有粮仓开窗形式以及通风系统难以满足公共建筑大量人流使用的要求,坚持外立面最小干预的原则,采用增设可开启的屋顶天窗、局部降低窗台增加侧面采光面积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