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宣武门内大街与新文化街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南角,宣武门内大街元代为顺承门外官道,明、清时称宣武门大街,新文化街东段路北是鲁迅中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旧址。
原有老屋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原始的木结构及砖墙已经严重破损。改造前是个颇有名气的饭庄。改造设计通过对餐吧设备的清理,在L型的整体院落内部置入长方形的庭院空间,充分利用院落自身内向型的特点解决了自然采光及通风等因素;同时将不规则的合院自然分成四部分:
北侧临近入口设置为会客的公共区域;东侧是厨房、储藏间和卫生间等辅助区域与主入口相联;西侧是餐厅和吧台区域,保持着与中心庭院最大程度的连通;南侧是相对私密的独立区域,亦可改造成带有独立卫浴的居室套间;各区域室内空间保持着连续,共同围绕着中心的户外庭院。设计尽量将更多的可塑性及改造的可能留给了室内空间。
改造后的沿街主门以及门前的上马石都保留着原样,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街边的院墙,在厚重的墙体上装饰着生动的细节,既不失坚固庄重又不忘精心打扮,俨然成为街巷里的一道艺术风景。室内保留的中式木结构体现了本地的传统建筑特色,而后添加的,若隐若现的现代建筑结构的细节,又赋予了空间一些新鲜活泼的特质。
新旧材料的混搭,内外空间的衔接变幻,时间的流逝被戏剧性的记录着。染色的杉木从质感到色泽都保持了自然的状态,裸露的清代木梁与花岗岩深色石板,白色拉毛釉料等共同营造着轻松舒适的感觉。静静伫立在其间,仿佛可以感受到百年的时间在缓缓流淌。
屋面上的风景,在青砖瓦坡的南北房的屋顶之间,设计借用东西房现存的平顶结构,铺设成架空的防腐木屋面,形成两个观景平台,不但丰富了内庭院室外空间的垂直层次,也能为平顶的建筑提供了自然的保温隔热层。
通过中心庭院里的楼梯登上屋顶,放眼望去,这老北京城的一年四季可被尽收眼底:春天的万物生发,夏日的骄阳如火,深秋的风卷残叶,冬季的白雪皑皑。这种与自然息息相的生活与感受,才是真正的通过改造,重新让老建筑焕发生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