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师。2014年,溪南大寨这个历经500多年的古寨围,经过乡贤和村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成功申请上了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单位。乡贤们兴起了乡村振兴运动,一些公益组织和个人也来到村里。大寨有不少在学年龄的孩子,一个固定空间作为图书馆+课余学堂显得十分重要。
2016年来到溪南的姜小竹是其中一位公益教育实践者,提出成立学堂的愿望得到了溪南公益理事会的支持,并物色到一栋两层的村屋计划进行改造。改造的消息经由正在溪南做信仰研究田野考察的陈丹,转发到了正在中山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艺术家周钦珊之处,她对乡村公益教育和建设改造有深入的考虑,意识到社区学堂对一个乡村的重要性。于是,与詹涛工作室共同组建起一个跨专业多学科的实验设计团队,命名为:A2-LAB,团队成员还包括了年轻建筑师林烁、冯威和邬超等。
房子毗邻古寨,不仅要耐心考察建筑和周围的物理关系,还要考察看不见的文化传统,在经费有限,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詹涛与周钦珊提出了 “微干预”和“艺术介入”的改造策略,通过最简单的改造手段,在转换功能的同时,重构空间关系,要让“人”与在此发生的“事件”成为空间的主角。
新旧关系的重塑过程,就像小孩和大人一起画画,落在空间上的每一笔都必须和下一笔形成共生互文的关系。经过色彩整理,空间呈现出别样的宁静与温和。为此,还根据设计的过程,空间的印象,共同创作的一组绘画和草图:
由于毗邻古寨和古树,开窗借景成为房子外立面改造的主要动作。原本阴暗的角落,打开一扇窗或一道门,让阳光与树影洒入室内。坐在屋里看书的小孩,抬头就能望见屋外的“大榕树神”,能听见树上小鸟的欢歌。大小错落不一的洞口,在节奏感上有特殊的考虑。
原来荒弃的后杂院,改造成了小庭院,为阴暗的室内角落带来了采光与通风。后院增加了卫生间,满足了使用的需求。一楼室内增加的拱门让原本两个分隔独立的空间得以流动,四门相串,成为孩子们“串门“玩耍的洄游空间。
室外增加的台阶,成为了表演的舞台,绘画的角落。村民们经过就能看见围坐游戏的孩童,听见他们朗读故事或诗歌的稚嫩声音,这无疑便是最美的景象。图书馆的正面我们有意恢复当地的特色,重新写上门目“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我们认为,改造,不仅是功能的转换和空间品质提升,更重要的意义是:
给人带来希望,让人觉得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