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1de/284d/d166/2000/0236/newsletter/(8).jpg?1566310850)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1a9/284d/d1cd/8300/0116/newsletter/(7).jpg?1566310795)
复归于朴
诧寂之美,它适度,谦逊,纯净,却有生命力。本案设计师在追拙天然本色的朴素之美,是“不烦绳削而自合”,最终达到“既雕既琢”而后又“复归于朴”。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90d/284d/d166/2000/0261/newsletter/(22).jpg?1566312693)
境生象外
本案落于素有温泉之都的福州螺洲小镇,北有三坊七巷,南有螺洲古镇。基地由三块组成,而温泉会馆作为高端水疗中心处于基地东北角,与内河相连,北侧绵延的山体为主要景观面。建筑根植于场地,以东方文化为基调,突破了对物质和功能的追求,使空间的属性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06f/284d/d1cd/8300/010f/newsletter/(1).jpg?1566310482)
东方园林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建筑置身于这园林之中,宁静致远,借景于自然,将人们引入到一种淡泊清幽的禅意静谧之中。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3a2/284d/d1cd/8300/011e/newsletter/(14).jpg?1566311307)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8c6/284d/d166/2000/0260/newsletter/(24).jpg?1566312629)
化意为形
“和、敬、清、寂”是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温泉会馆延续了螺洲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古镇为肌理,采用院落形式,对称式布局。用现代手法突破传统的四坡屋面,以折线打造五坡,开口折向屋顶落于地面,形成廊道。水疗SPA与餐厅的屋顶则沿袭古建中的大挑檐,却以更为简单朴素的方式呈现。
整个建筑空间层层渐变,屋顶高度根据功能空间的不同而变换,SPA作为最为私密的空间,屋顶落低,但动与静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68f/284d/d1cd/8300/012d/newsletter/(21).jpg?1566312033)
用玻璃与木格栅分割室内外空间,引导视线,借以北侧远山,分别形成三面框景。无声、有光、有影,建筑元素越是接近世界的本原,人越能与空间产生共鸣,皆在营造闹中取静的空间氛围。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21a/284d/d166/2000/0237/newsletter/(9).jpg?1566310914)
建筑师化设计于无形,以“人”为原点,对设计细节反复推敲。从建筑入口开始,就给人以温润优雅、简洁温暖的感觉。室内外大量装饰面,以CLT(正交胶合木)代替传统的木望板,减少复杂的线条,与结构和谐统一。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257/284d/d1cd/8300/0119/newsletter/(10).jpg?1566310975)
形生内外
设计师充分尊重和保持材料的本质,利用木材这种天然材料,保证了建筑的“原色性”。外露的胶合木结构,以素面处理,表现出清晰的木质纹路及柔和自然的光泽。小巧的木构件尺寸不同于其他的大型木构项目,将材料“粒子化”的手法,细化成模数作为建筑的组成。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7ce/284d/d1cd/8300/0135/newsletter/(23).jpg?1566312351)
屋顶使用折线,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变化,打破原有的规整。光线通过廊道木条的缝隙时会发散得更为均质柔和,室内室外平衡而统一,以最纯粹和质朴的语言,诉说“不着痕迹,已然改变”。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60f/284d/d1cd/8300/0129/newsletter/(20).jpg?1566311898)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3cc/284d/d166/2000/0240/newsletter/(15).jpg?1566311345)
依形而筑
胶合木结构整体搭建在冬季,仅用了2周时间,木构件墙体、屋顶均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不因环境及气候的不稳定产生安装误差。为保留材质的纹理与自然之美,所有木构件均由人工打磨,排除一切多余的装饰,完美展现出简素性与调和性。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07e/284d/d166/2000/0230/newsletter/%E7%BB%93%E6%9E%84%E6%8B%86%E5%88%86%E5%9B%BE.jpg?1566310514)
异形屋面节点较为复杂,不具备统一性。屋檐悬挑部分,以钉接胶合木(NLT) 技术突破传统的梁柱体系,在同一平面实现古建斗拱立体咬口的双向大悬挑做法,用现代工艺简化传统构件。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31a/284d/d166/2000/023b/newsletter/(13).jpg?1566311157)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50a/284d/d1cd/8300/0123/newsletter/(18).jpg?1566311654)
本案忽视外在装饰,追求朴拙、自然、脱俗的意趣,对建筑的空间、形态、结构、表皮等进行“消隐”处理。从形式的表达到内涵的表达,诧寂之美不断被赋予全新的解读和诠释。
![](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d5c/0489/284d/d166/2000/0247/newsletter/(17).jpg?15663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