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规划建筑板块

9月28日,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开幕。本届艺术季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继续以上海的城市更新发展阶段为背景,探讨城市空间话题。今年空间艺术季由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起人与艺术总监北川富朗先生担任总策展人。由东京大学副教授、建筑师川添善行先生担任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创建院长、博士生导师阮昕教授担任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章明担任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相遇”为主题,分别从“空间艺术”和“规划建筑”两大版块展开。总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说:“上海,是中国与世界文化相遇的地方。本次参展的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各国的代表性艺术都在这里相遇。同时上海作为港口,在不同的时代都与其他国家有许多交流,过去和现在,或者说东方和西方,所有的事物精彩地在这里相遇。“相遇”这个主题,是对上海的既往,还有它的成长过程的一种思考,因为对各种各样新的相遇怀有期待。

本届空间艺术季以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为主展场,原上海船厂旧址地区(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作为主展馆片区。从9月29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至11月30日。随着展览开幕,杨浦大桥东侧2.7公里与西侧2.8公里实现贯通,并首次向市民亮相。于此同时,原上海船厂遗存的船坞和毛麻仓库,也将在接下来为期2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主展馆片区,呈现以艺术之势对城市形态与生活空间进行关注的主题展览。

毛麻仓库始建于1920年,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凸显了上世纪20年代的技术特征和工业特色。毛麻仓库总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平方米,共4层,建筑高度约17.4米,其中底层高4.6米,二、三两层层高4.2米,四层高4.1米。建筑内部为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是滨江带现存建筑中最早的无梁楼盖仓库。小白楼与主展馆紧邻,原为上海船厂厂房,建造年代为解放初期,本次作为展期的工作楼使用。

© 田方方

毛麻仓库的三层及四层为规划建筑板块,主题为“再生”,通过“三城记”即上海的一江一河、 威尼斯以及悉尼的滨水故事展现“水之魔力”,揭示水是如何改变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策展人为本届展览特别设立了两大主题展区:“黄浦江遇见悉尼主题展”和“苏州河邂逅威尼斯主题展”以及7大分展区,每个展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解答水如何改变了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

杨浦滨江. Image © 田方方

壹·流水的心动:黄浦江遇见悉尼

像素滨江
参展团队:张海翱 

像素滨江.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采用磨砂亚克力棒,底面的 LED 灯光将会把亚克力棒染成 江川的色调,亦可通过 LED 的明亮与色调变化使该装置有动态的波动效果。( 制作:大界机器人 ) 

© susas执行团队

水生之景
参展团队:
海伦·洛克海德及安斯利 · 玛瑞团队(Team of Helen Lochhead and Ainslie Murray,澳大利亚)

© susas执行团队

悉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320公里长的海港前滨 勾勒出一系列宽阔的海湾和深水入海口,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设计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悉尼港前滨50%的区域都已经历重建。本次展出这一系列的图片、照片和影片探索了这一建筑前沿的细微变迁,展示了前滨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通过不同的项目、以不同的方式重塑、重生和恢复的。 

贰·大气谦和

流动
参展团队: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展厅. Image © 田方方
展厅. Image © 田方方

“一江一河”记载着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深刻烙印民众情感。 从“一江一河”出 发,引出本展区主题“流动”。流动既可以指水体的流动,也可引申为演变、传承。本展区通过历史的流动、人的流动和空间的流动三个层面,阐述“一江一河”的发 展演变过程。 

叁·善恶之水

日常的力量 - 十个城市设计策 略点亮滨水日常生活
参展人:刘恩芳、范文莉 

© susas执行团队

“日常的力量”是我们多年来持续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城市设计,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 紧密相连,让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更多人的福祉。结合这次滨水主题,以“十一重屏”为展示手段,依次展示十一个城市设计策略,唤起人们对城市日常滨水生活的主动关注。
“十一策略”建构了滨水空间与人之间饱满的日常关系,使城 市滨水公共空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使城市成为人民的城市。 

回归水·泥,未来建造
参展人:“空中造楼机”课题组

回归水·泥,未来建造.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石头煅烧成水泥是一种蝶变,水泥遇见水成为混凝土是一种回归,这是人们近二百年来善用水的建造智慧。绿色建筑的 核心是工业化、低碳和节能,建筑产品的标准是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回归水·泥 未来建造”装置展试图回答建筑工业化的途径不仅包括目前常见的各种装配式建筑,基于机械化施工、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现浇钢筋混凝土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装置创意源自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项 目”之“空中造楼机(简称)”课题研究初步成果,为真实装备的 1:10 模型。 

遇水而柔,逢道则刚
参展人:匡晓明 

遇水而柔,逢道则刚.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人与城市和自然共同构成了有机生命体,城市建设就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工化与自然化的理性整合正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唐代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给我们以启示。“师法自然,意行人工”可以成为一种营城之道。以此为鉴,“遇水而柔,逢道则刚”成为我们上海崇明智慧岛孵化器的设计理念,遇水逢路则柔刚并运,表现出建筑设计在应对外围自然与人工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外刚内柔的空间应因策略。 

唤醒一座城的城市森林
参展人:HA +建筑方案创意工作室 

唤醒一座城市的城市森林.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艺术装置以两个固定的三角形,分别代表自然和人类活动。通过两个三角形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探讨人类活动对于河流生态景观的影响。通过介绍沈阳浑河一河两岸生态化种植的具体策略,同时包含传播和思考两层面的意义;行为捕捉摄像机采集不同层级的参观者行为和停留时间,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 

同济大学建筑系2019本科毕设 - 陆家嘴世纪大道实验
参展人:同济大学建筑系 2019 本科毕设
实验课题组团队:蔡永洁、许凯、贾涛

同济大学建筑系2019本科毕设-陆家嘴世纪大道实验.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中国的很多新区在上一个阶段城市发展中,对适宜的尺度、混合的功能、城市活力等要数考虑甚少。课题组将带领学生对“世纪大道”这一上海的标志性“问题道路”进行实验性改造设计及畅想。根据种种问题分析和国际案例比对,课题组为世纪大道设计了2种改造畅想方案,一种将世纪大道下沉; 另一种将世纪大道抬升。本次展览选择“世纪谷”为参展作品, 在呈现设计图纸和分析图的同时,又将最终的设计通过5米长的 1:1000 的大比例模型形式加以呈现。 

剪水
参展人:UALab 团队 

剪水.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千年奔腾不息的河流连通了全世界的水域,滨水建筑以倒影的形式将自身的变迁书写在水面上,水为纽带连接了全世界 无数的滨水建筑,使它们在水中相遇相知。无论是柔美秀丽的古典建筑,还是刚硬挺拔的现代建筑,水中倒影的灵动使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不再对峙。水面似静,涟漪自动,静动 交织,自成佳趣。本次展览通过设计一个视错觉装置,展现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在水边的倒影,用静态的模型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感受,表达水的力量,滨水建筑的魅力。 

记忆·融合·共生 | 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
参展人:王云、汤晓敏团队 

“记忆·融合·共生”城市滨水景观更新与设计.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因水而兴的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水环境恶化、滨水生态与活力空间缺失等问题。镇江古运河、上海黄浦江、昆山夏驾河等 项目探索了大型滨水空间的景观化、生态化与人文化的路径与策略;昆山致塘河、丹阳九曲河、嘉兴嘉善塘等小型滨水公共空间的再生与精细化设计,提出了城市高密度区域“金边银角”的公共绿地更新计划;昆山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与蓝绿统筹 体系规划探索实现了水利安全与生态、水乡文化与记忆、海绵 城市理念与适用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江南水
参展人:思作设计工作室,范文兵、张帆 

江南水.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江南水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段,让观众通过体验和视觉,感知作者对“江南之水”的印象。 

水之居学
参展人:张永和 / 非常建筑 

水之居学. Image © 韩爽

良渚校区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校园,同时又需回应强调手工劳作与实践操作的艺术类大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促进对传统教学空间进行创新改革,将功能固定的“教室”发展为空间多义的“工坊”。绵延的工坊为未来教学的发展与融合提供多种可能。宿舍-兴趣社-工坊的垂直式分层体系,将生活与教育空间相互融合,塑造出以兴趣为纽带的社区化的空间,体 现“学院即社区”的概念。“居学”的概 念是指导良渚校园整体布局的核心思想,是对良渚校区如何成为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一所面向未来创新校园的积极回应,是“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的理念的具体设计表达。 

鳗鲡嘴儿童乐园 - 保留多样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展人:岱禾景观设计事务所(Agence Ter,法国)

鳗鲡嘴儿童乐园.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鳗鲡嘴滨江绿地,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其中一段,拥有两处高地与一处大型 开阔草地,在这里不仅可以望见浦西美景,也可流连浦东风光。
未来的城市空间,丰富的绿化种植空间需要与城市其它空间良好互动,为城市提供 活动及活力的多样共享空间。鳗鲡嘴儿童游乐空间的设计不拘泥于公园本身,公园 的轮廓最终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中。
整个的公园既是扩大的儿童游乐空间:宽阔的草坪 - 孩子们在最自然的游乐园中嬉 戏玩耍,大型户外滑梯 - 是整个游乐场的点睛之笔。儿童游乐空间在这里与城市 公共空间浑然一体,而儿童游玩的场景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公共空间的风景,我们期 待小朋友们在这里创造自己的小世界。鲜亮的色彩再次激活浦江东岸。 

肆·天真无邪

Let’s Play 天真无邪儿童展
参展人:戴春 / Archiepos Studio 筑术空间 

Let's Play天真无邪儿童展.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城市不仅是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世界,他们是未来城市的主人。我们希望在展览中让孩子们了解今天的建设者为滨水生活付出的努力,人们如何把曾经混乱无序的环境变成宜人的滨水景观。我们更希望让孩子们体会到,面对身边环境的问题,如何用我们的智慧去改变它,让孩子们有机会在艺术季中展现惊人的创造力。我们将以快闪展的方式,展现孩子们眼中的水岸世界。 

伍·萍水相逢:苏州河邂逅威尼斯

缘生缘灭 - 江西路“自来水桥”
参展团队:杨明及研究团队 ( 宿宸、袁野、刘济维、冯钰、 宿新宝、苏萍、王天宇) 

缘生缘灭-江西路“自来水桥”. Image © 韩爽

城市基础设施在历经城市变迁的过程中往往因发展机缘的丧失而消逝,而这一段曾经存在的记忆影像反过来又为城市 基础设施在未来的机缘重生留下了无法忽视的在地线索。城市在空间物的相遇与分离间孕育出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本案例以空间装置的方式展现“自来水桥”从过去到未来的 虚拟化存在,艺术性地记述它与苏州河、与人的机缘关系。 

切片苏州河
参展团队: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susas执行团队

本参展作品依托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在苏州河黄浦区段的水岸更新实践的经验与感悟,以切片方式展现水岸再生与城 市生活、城市空间的关系。聚焦“水与岸相遇”,选取九个重要典型空间,设置可抽出的河岸断面切片,观展者在“沿河行走”中可自行抽出,看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水平耦合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复合关系,引发对滨水 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 。

消逝的城市之河
参展人:牟振宇 

开埠以后,上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原有河浜体系受到巨大冲击。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可描绘为由“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以横塘”的河浜圩田景观向“纵横界画似棋盘”的街道 洋房景观转变的过程。在1900年自1930年间,租界的辟建、扩张以及越界筑路使传统水乡的河浜体系遭到破坏,大部分河浜被截流筑路或填埋筑路。本展览在爬梳河道变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河浜变迁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以动画的 方式,透析近代上海城市化演进的机理。 

虹口·北外滩 北苏州路滨河空间城市设计 - VR 浸入式设计效果体验
参展团队:王林、薛鸣华团队 

© susas执行团队

在一江一河贯通的背景下,以城市更新的方法,对北苏州路沿线滨水空间进行整体提升。设计中将北苏州路滨河空间断点贯通,并将空间划分为上海大厦活力花园段、宝丽嘉酒店休憩观景段、邮政大楼风貌展示段与河滨大楼特色风情段,形成“一 岸四段”的总体规划结构。并将原有的“人行道 + 车行道 + 滨 河栈道与绿化”的路面组织形式,提升为“步行街 + 共享街道 + 观景平台 + 滨河步廊”的新模式。在满足防汛墙结构不变、 特殊车辆可通行的基本条件下,设计上做到全面无障碍贯通滨河空间、大幅度增加人行空间、多模式消解高差、多节点特 色打造、多角度视觉引导与相应的精细化管理导则,整体提升滨河空间活力。 

威尼斯:水与石之歌
参展团队:乔治·乔尼庚团队(Team of Giorgio Gianighian,意大利)

© susas执行团队

展览由三个不同的叙述组成,分别被称为“历时性”“、共时性” 和“视觉”,每一个都展示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不同方面。威尼斯的主要使命是与它所处的水域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 历时性路线通过互动地图展示了城市的发展,突出了主要的建筑成就 : 教堂、公共建筑、宫殿和房屋。这里有五幅地图, 每一幅都描绘了威尼斯生活的一个特别重要时期,直至当代。 

陆·徜徉

浪潮
参展人: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梁喆、秦川、纪美琳(Maria Razzhivina)

浪潮. Image © 田方方

此展位为水主题互动装置,名为“OVERWHELMING”,本意为淹没感,势不可挡,如海浪一般气势磅礴。形态灵感源自来浪花,水体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流动形态。大界借助于机器人建造技术,塑造出波浪状的装置,连绵起伏、极具流 动感,结合与观众互动的光影效果,营造出沉浸感的流水空间, 供我们思考这一切因相遇而发生的碰撞、融合、启示。 

柒·乡愁

南京内秦淮河西五华里滨河地段城市设计
参展人:韩冬青团队 

南京内秦淮河西五华里滨河地段城市设计. Image © 韩爽

本展位所展示的城市设计依托既有历史遗存与历史信息,从老城南整体保护展示的角度,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及生活服务设施,积极塑造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线路;兼顾 “十里秦淮”历史价值和当代公共生活需求,传承与优化滨河空间特征;探索 基于“地块”和“虚拟地块”,延续传统肌理的形态管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图则编制转化为规划管控语言。 

北京永定河滨水区首钢段城市复兴新地标
参展人:施卫良、李兴钢、张利、薄宏涛、鞠鹏艳、朱育帆、 刘伯英、金洪利、周婷 

北京永定河城市滨水复兴新目标.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永定河,北京市的母亲河,一直默默哺育着这座八百年京华作为永定河改造的重要段落之一的首钢园区沿线,通过清理 被工业园区堆场、煤场等侵占的滨水场地,将绿色空间还给城市;通过下沉埋地处理割裂岸线和园区的铁路货运线,缝合城市与滨水的空间联系、还之于城市;通过工业遗存德更新再利用和大量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激活城市滨水工业存量土地 ,打造永定河滨水城市复兴新地标。 

云形水石
参展人:黄向明 

© susas执行团队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位于浒光运河之滨,被高速路、山体和水道围绕,是对开山采石留下的城市生态“疤痕”的复绿利用。以多层次、多标高、多重院落的组合空间,建筑组群层叠退台和展开,以赢得更多的屋顶空间和攀爬体验,使17万m²的超大体量消解为一个“隐形”的地景化建筑,成为与环境充分相容的、服务周边市民、还归城市的公共空间。顺势而成的云台之丘、数字像素化诠释的湖石,回应太湖山水及姑苏文化内核。 

与日俱新,回应自然
参展人:孟凡浩 

与日俱新 回应自然. Image © 赵奕龙

随着城市营建和乡村激活的不断深入,城市和乡村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态体系,需要建筑师以更宏观的视角介入与尝试。通过在城市和乡村的两个滨水项目的建筑实践,以不同策略回应自然、文脉以及时间性,尝试构筑特定环境下真正有价值的空间场所,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平衡,重新反思当下建筑师的责任与立场。 

捌·活力

活力
参展人:李翔宁、高长军 

活力.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此展位呈现了 8 组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最新的滨水研究与实践。作为正在逐渐成熟的设计力量,青年建筑师们因其不 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路径,展现出多元、深刻的思考活力和创作能力。面对人与水的永恒话题,他们给予了新阶段下的新回应,探索了面向未来的广泛可能性。 

玖·欢悦

水边
参展人:雅克·费尔叶建筑事务所(Jacques Ferrier Architecture,法国)

水边. Image © Luc Boegly

收集、运输和分享: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在水龙头将我们与水的关系简单化之前,水井与喷泉将我们的社区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水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为通讯和人类本身、知识与货物运输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如今的城市似乎更多地承受着水带来的 恐惧:洪水、污染、健康风险、卫生、饮用水、河流净化和地下水干涸等等现象影响着城市生活,我们必须找回水的魅力。 

跨水越岸:连接汉堡港口新城
参展人:gmp·冯·格康 , 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 susas执行团队

展览展示了gmp及其合作方在汉堡 Hafencity(汉堡港口新城)水岸的三个项目两座桥梁与易北河地铁站。展墙上巨幅手绘概念图展示了gmp为港口新城做的前期研究,1997年汉堡市规划部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进一步的规划。1:50的结构模型展示了 2018 年 12 月建成通车的易北河桥地铁站。gmp 除了为人熟知的公共建筑、体育建筑、办公与会展建筑作品之外,在德国还有许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落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这些水岸项目。 

与城市一体
参展人:感性城市工作室(Sensual City Studio,法国)

与城市一体. Image © Luc Boegly

“与城市一体”是一个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拍摄的电影,让我们沉浸在纽约、马赛和上海三个不同的都市中。我们发现这 三座城市的视角并不是从高处俯瞰,而是从它们的内部,通过当地人们的生活片段和氛为去探索。而这些被人居住着的空间可以让我们重新体验城市,重新思考感觉、情感、记忆和幻想在城市里的地位。 

Let’s Vote 滨江空间活力评价
参展人:戴春 / Archiepos Studio 筑术空间 

Let's Vote 滨江空间活力评价.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本展区呈现的是 archiepos studio 筑术空间团队研究的 一套简单易行的滨江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以“我心中的活 力滨江”为题,透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简单分析,引导大众参与讨论与评价。通过“拉洋片”装置、线上线下“投票”等互动形式,形象地让公众了解上 海滨水生活的特点,选出大众喜爱的滨水活力空间,形成的 多维度数据也将成为滨水空间活力打造的参考。 

滨水景观
参展人:刘滨谊团队 

滨水景观.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团队立足项目实际,开拓创新、倡导以景观为主,坚持景观、城市、 建筑的三位一体,并且与市政、林业等多专业合作共事。以环保、绿色、低碳、节能等综合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目标, 近年来参与完成国内多个滨水景观项目,从总体规划、项详细 规划以及方案至施工图设计,创造了多个滨水人居环境的典范。 

建构风景 - 融汇与对望
参展人:姜平 

建构风景-融汇与对望. Image © 华都 HDD

我们近期的建筑实践聚焦跨越边界的多元建筑类型,尤其关注对于景观与建筑边界的探讨。亚洲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建 筑通常因为空间的制约,景观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受限而变得极为珍稀和关键。近几年的设计践行,包括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中区未来公园概念规划国际竞赛优胜方案,以及最近落成的西藏墨脱气象中心,在建筑与景观的边缘,尝试建筑化的风景与营造地景范式的建筑,自然植被,水体等景观元素 与建构元素重构并交汇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介入方式与姿态,重新思考建筑本体与景观环境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黄浦江两岸开发首个实质性项目 - 财富广场景观设计
参展人:张健 

黄浦江两岸开发首个实质性项目-财富广场景观设计.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本展览展示的项目是被称为“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黄浦 江两岸综合开发的第一个实质性运作项目。设计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以文化兼容来表现“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熔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一炉,传译船港文化的文脉,体现时代的气息。 

荣新第三面粉厂保护和再利用设计
参展人:曹永康 

荣新第三面粉厂保护和再利用设计. Image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原位于上海小沙渡底浜北,2009年因道路建设,原址往西北方向平移55米,现地址为光复西路145号。本次改造首先对现有建筑的格局进行评估,确定各部分构筑物的建造年代,以此作为位移时拆除的依据。其次,根据设计原则和保留建筑所在基地环境,确定建筑移位的最终位置和标高。同时在保存保留建筑实物本身的前提下,添加必要的建筑更新与安装工程。 

回归的江河
参展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回归的江河. Image

理想的城市应该有一条理想的河流,它不是记忆中片断的河床,而是洁净美丽的栖所家园,河流被赋予它自己该有的全面意义,河流的综合设计在水体生态修复和生物栖地重建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城市公共游憩和文化创意设计,江河将重回健康和诗 意的体验氛围,这是每一个城市都梦寐以求的画面。 

宅语·在水一方
参展人: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工作室 

宅语·在水一方. Image © 韩爽

在滨水条件下,通过富有趣味的空间组织,以住宅建筑为载体,表达建筑内部空间与户外及至街区、城市的对答,为水景的观照创造特定的空间语汇。手语作为表达的出发点,在此时成为住宅建筑形式的新抽象。日常的及物性超越了其原有功能,成为设计工作的新语言。 

粉色的水
参展人:于洋

粉色的水. Image © 苏圣亮

水是自然之物,但这个装置试图最大限度表现水的人工的一面:水是可以被自由引导的,水是可以被着色的,水是可以摆脱重力的。 

海上上海 | 水城印象
参展人:AssBook 设计食堂 

海上上海|水城印象.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对于上海这座城,有太多关于“水”的记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属的“城市之书”装置,向大众展现水及上海之间的密切关系。希望通过时间,地点,视角的转化,与大众产生新媒介的互动交流。 

舟游上海
参展人:王卓尔、余若琪、徐唯钰 / 〇筑设计 

舟游上海. Image

位于三角洲的上海,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历史上内河航运繁忙。然而,随城市转型及填滨筑路开展,大量中心河道遭到废弃。对于这一议题,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城市研究,并分别从历史、通勤两个层面入手,探讨上海中心城区河道潜力。展板主要由两种颜色叠加印刷而成,即洋红以及蓝色。透过红色、绿色滤镜,参观者可观察到上海中心城区内河不同层面的活动。通过丰富的画面及各色对话,展示魔都滨水河岸的多样性。 

化学反应 - 由隔绝到共生
参展人:吴建团队 

通过对东体育会路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研究,将校园空间、生活社区、行政设施、自然要素、交通体系等不同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与整合,通过对现有空间界面进行调整和重塑,使差异化的空间内容得以贯通与融合,并促成互动式、互补式、互助式发展模式的产生。由此引导“有机混合”与“共生发展”方式的生成,从而刺激有限的空间资源之间发生积极的“化学反应”,并哺育出新的内涵价值。 

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模式
参展人:姚栋 

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模式.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新江南田园,不仅要美得超群,还要可复制可推广。本案以 漕泾镇水库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南片为例,提出了“强化 自然禀赋,生产性公共空间,传统轮廓未来内涵”三项设计策略,打造了一个体现传统村落原真美、游业相宜、面向未来的新江南田园,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模式。 

山东临沂蒙山大洼艺术谷滨水公共空间再造
参展人:宋玮建筑工作室(SWArchitects)

山东临沂蒙山大洼艺术谷滨水公共空间再造.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在当代乡村振兴语境中,“公共空间”通常以一种变异的形式所存在着,公共空间所服务的对象不再是本地村民,更多 是消费乡村空间的异地游客。本项目尝试打破传统的本地-异地二元对立的格局,以“水”为载体,对场地现有的“乡村大舞台”进行二次设计,将服务于游客的酒店配套设施开放给当地村民,使其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属性。项目中的景观步道重新连接原本孤立的各个功能场所,将滨水而生 的新旧公共空间重新整合,从而达到消除村民与游客的活动边界,重建乡村滨水空间公共氛围的目的。 

福建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
参展人:朱祥明 

福建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城市,是沿着水系而建立发展的,择水而居;城市的发展都是由岁月书写而成的,岁月留痕;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复杂的生态地段之一,敏感脆弱;“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贝聿铭本案集建筑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游憩空间塑造三位一体: 一座以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恢复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化公园。 

屏的风景 - 永恒自然中稍纵即逝的瞬间
参展人:胡沂佳 、饶广禎 

屏的风景-永恒自然中稍纵即逝的瞬间. Image © 华都 HDD

展览以 E+Lab 事务所设计的永宁驿站为案例,通过城市 mini 综合体介入滨水空间,激活在地空间活力。作品以“屏”作为空 间组织中的核心语言,以竖向条纹的镜面不锈钢所映射的风景为媒材,重新开启与自然风景的一种新的关系和体验,以建筑装置的方式捕捉、再现与凝聚风景,发现隐藏在风景图像之下的色彩密码。 

无限环梯
参展人:贾涛 

无限环梯.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无限环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数学模型中的莫比乌斯带。无限环梯的设计初衷是将3 个莫比乌斯带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巧妙的结合面与面、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整合了儿童 =滑梯与儿童攀爬壁功能的景观都市家具。上海黄浦江沿岸的滨江区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集景观与人文于一体的都市滨水空间。将无限环梯这样一个具有儿童游乐设施功能的都市家具置于滨江,将能更近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松园
参展人:未相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松园. Image © susas执行团队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描绘了千年前一场临水而娱的上巳节雅集, 以山水之美和欢娱之情,抒发他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松园”的造园概念正是来自于兰亭雅集。设计不满足于仅为业主设计一个喝茶场所,而是希望创造一个寄情山水的文会之地。设计探讨了人与水的关系,思考了园林在当代的呈现以及扮演的角色。 

This event was submitted by an ArchDaily user. If you'd like to submit an event, please use our "Submit a Event" form.

引用: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规划建筑板块" 10 12月 2019. ArchDaily. Accesed . <https://www.archdaily.cn/cn/926215/2019shang-hai-cheng-shi-kong-jian-yi-zhu-ji-gui-hua-jian-zhu-ban-kuai>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